所以,如果不能保證軍隊對大明皇室的忠誠,他寧可大明軍隊都不能打。
畢竟衛所軍有再不堪,這些衛所軍官的富貴榮華都是因為他們祖上經歷過開國,靖難能諸多大戰,妥妥的功臣之後,大明皇帝的基本盤。
嘉靖問道:“各地改衛設縣,改衛所為營兵,這些我都知道了。只是在中樞該怎麼辦?周卿可有什麼想法?”
周夢臣聽嘉靖問起了中樞的問題,他心中更是歡喜非常。說道:“陛下,臣以為當重新整頓五軍都督府,或者將五軍都督府改回樞密院。由勳臣提點。天下各軍包括京營在內,都要隸屬於樞密院,樞密院主官為勳臣,副官當為文官。主官軍隊庶務。今後軍中從營官開始,必有一文官作為佐貳。掌管糧草,後勤,記功等事,在兵部與樞密院雙重領導之下。一省總兵,下轄數參將,因為各地問題不同,一參將下多則數營,少則一營,”
“只是文貴武賤,非社稷之福。臣以為武勳之所以賤,並非文官有意壓制,實在是武勳無能。如朔州伯,雲中伯,東海伯等赫赫名將,縱然臣也不敢輕之。何況其他文官。臣以為勳貴領兵,乃國家之正途,但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世襲罔顧乃是國家恩典。然即便是太祖與成祖也沒有想過,讓勳貴之後,世代領兵。定然是能者留,不能者去。”
嘉靖感嘆一聲,說道:“還是卿有大局觀。”
如果周夢臣提文官全面接管軍隊,嘉靖是決計不會同意的。因為他沒有安全感。而且雖然也兵部尚書總管戎政,管理京營。但是京營的根基其實還是愛勳貴手中的。
這些勳貴縱然無能。但在嘉靖看來,也是比文官可信。畢竟嘉靖在文官手中吃了不少虧。不管是楊廷和,還是徐階。而今嘉靖之所以覺得徐階麻煩,不就是徐階一方面滑不溜秋,找不到問題,另外一方面,就是徐階聚集大多少士林主流輿論,讓自己成為士大夫的集團意見的化身,這讓嘉靖很是不舒服,也不能輕易下手。
如果讓軍隊也讓文官完全掌握了,那對嘉靖來說,簡直是一個災難。是嘉靖絕對不允許的。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軍隊失去控制是多恐怖。看著崇禎就行了。崇禎十七年,就是軍隊失去控制的十七年。
經歷過左順門之變的嘉靖比他的兒孫們強太多了,他才知道,輿論什麼都是虛的。刀槍才是真的。數百人扣闕,夠嚴重吧。但是一頓大棒,就什麼事情沒有了。
如果文官完全掌控軍隊,那就不是一頓大棒能解決的了。
不過,嘉靖依然有一些疑惑。他也承認周夢臣說得對。大明勳貴,不管是開國勳貴,還是靖難勳貴,一個個都不行了,豐國公父子固然比較有能力。但是如果沒有周夢臣的幫助。很多事情也做不出來的。
用新勳貴代替舊勳貴。固然不錯。但是如果這些新勳貴都是周夢臣的舊部,那豈不是讓周夢臣掌握軍隊了,這還了得。
嘉靖問道;“周卿,你以為朔州伯,雲中伯,等幾位大將可堪大任乎?”
周夢臣很明白其中忌諱之處,說道:“陛下,朝廷自有制度,此中非臣可以說的。只是,陛下問了。臣也不得不一,臣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陛下只要願意簡拔人才,又何懼朝廷沒有人才?”
“臣在大同開大同書院,有武學一科,這幾年臣會有相當一部分將領都是出於大同書院。這些人都讀聖賢書,知道聖人大義,又精通兵法。良家子出身。乃是朝廷可以信賴的人才。”
“臣以為,陛下可以重建武學。只要陛下願意為山長,則天下將領都是陛下之門生。而且臣有一也不吐不快。天家嫁女。屢出事故,以至於為天下笑,臣以為不如嫁給武學之中,得力的將領。為帝室之屏障,也當為公主之良媒。只是宮中一些禮節,也當有所簡易。”
大明朝的公主是最為可憐的。出身最富貴的家族,卻只能嫁給非主流的人士。畢竟大明的主流就是當官。就是讀書人。但是大明讀書人是最不可能娶公主。這意味終結了自己的仕途。
&n..pppp('奮鬥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