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不知道。
他只能捫心自問,問心無愧而已。
一路從京師南下,因為追求速度。周夢臣本想走陸路,一路快馬加鞭。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還是被阻擋在路上了。
阻擋的不是別的。而是黃河。
周夢臣知道嘉靖三十七年黃河決口。甚至當時還朝廷還專門從江南呼叫一批錢糧。讓周夢臣好生為難。但是具體的事情,周夢臣僅僅是在奏摺上看看而已,並沒有多想。
原因很簡單。
河道上的事情,有專門的河道總督負責。
但是而今看見的一切,讓周夢臣大為震撼,根本不可想象。
他只知道,嘉靖三十七年夏季,黃河決口,河開十二道,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在一年之後的今天,黃河還沒有修好。而且賑災措施也非常失分。
在黃河北岸還好。一過黃河南岸。幾乎到馬不能行的地步。
阻擋他的不是別的。而是災民。大批大批的災民幾乎攔在了周夢臣馬蹄之前。
周夢臣眼前,是一副無法想象的流民圖。
地裡根本沒有禾苗。
洪水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衝就過的。但實際上,在古代並不是。特別是在黃河。黃河泥沙太多,水過之處,就能在田地之中鋪出一層泥沙。
一般來說,河泥淤積出來的土地是這非常肥沃的。但是那是一般情況下,黃河覺得是非一般情況。大部分黃河水衝過的地方,就成為了沙地。
從荒地從良田,最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而黃河水一衝,想要恢復之前的良田,就需要好幾年了。
但是農業生產本來就薄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農民來說,就是無法遭遇的境地。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百姓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去重新開墾土地。因為他們是活不到讓土地重新變成了良田的那一天的。
其次簇擁在馬蹄之前,遮掩道路的人。有大人小孩子,老弱婦孺,一個個都骨瘦如柴。哀求請馬隊施捨一些食物。而周夢臣目光再放遠一些。卻一些已經不動的人。有些還有草蓆卷著。有些卻連草蓆都沒有。
周夢臣沒有看錯的話。
這些人都是死人。
周夢臣不是沒有見過死人。在西北戰場之上,最危急的時候,他距離最前線不足幾十步,血戰之所,立屍之地。屍枕累積。他什麼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