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水運到底是比陸運方便太多了。
在周夢臣看來,只要能打通兩處,就能讓黃河河道直接向西北延伸,能不能到蘭州,還不知道的。但是最少將河朔省都能通航了。
如此一來,西北的經濟就會有極大的活性,甚至以黃河為路,再次開啟西域,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如何打通這兩處。
周夢臣想得很簡單,那就是上鐵路。
鐵路在大同經過種種實驗之後,即便上已經成功了。試驗線已經有了。周夢臣一直想真正修建一條鐵路,讓所有人看見鐵路的功效。
只是如果修建鐵路,周夢臣需要考慮一下的問題。
第一個,成本要低。、
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了,朝廷根本承受不起,絕對沒有這個錢的,周夢臣自然知道,從北京修一條戰略鐵路到青城,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太費錢。
這年頭鐵雖然生產價格降低了,但依舊是很貴,更不要說鐵路,簡直就是吃鐵怪,周夢臣還沒有計算鐵路每公里價格,但是確定一點,那就是一定很貴。
成本要低,自然要求,周夢臣修建的鐵路要短,絕對不能長了。
第二個就是效果要好。
周夢臣修鐵路,可不是僅僅為了修一條鐵路,而是為了修更多條鐵路,甚至開啟大明的大鐵路時代,就一定要讓人看見好處才行。
這個好處是什麼?經濟上的,政治上的都要有。
這就是一個矛盾了。
既有花錢少,有要好效果。這事情並不好辦。
周夢臣看見黃河的時候,忽然覺得這其實是能兩全其美的。
周夢臣將黃河運輸為主,鐵路運輸僅僅是對黃河河道運輸的一種補充來看。潼關鐵路,與壺口鐵路,並不需要多長,只需讓大量貨物渡過這兩處不能航行的地方就行了。
甚至周夢臣還準備了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就是集裝箱。
當然了,周夢臣說的集裝箱,並不是後世的集裝箱。而是同一個規格,能在火車與黃河河運上搞聯運的集裝箱,具體規格,還要細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