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武裝行商計劃
雖然如此,周夢臣也是很高興的。
周夢臣說道:“好,諸位都是朝廷義民。而朝廷也不會僅僅向百姓索取好處。凡是交納保證金的商家。都有一個好處。就是在草原上行商的權力。”
“草原行商的權力?”一時間很多商人都鎮住了。
不知道該做何表情。
張允齡心中又是激動,又是擔心。
在草原上行商,如果能走下來,自然是暴利。蒙古人很多東西,在草原深處幾乎不要錢,別的不說,還拿羊來舉例吧。在幾袋穀子就能換一頭羊,甚至換羊的穀子甚至不用與羊等重。
為什麼這樣?
其中邏輯是,在草原上羊作為食物存在。是難以儲存的。一袋穀子放上一年兩年,只要注意不生蟲。還是一袋穀子,但是一頭羊,一旦到了冬天沒有草料的時候,就是負擔。
所以,牧民覺得又幾袋穀子換羊,是可以接受的。
而這個價格是在邊關交易時候的價格。
而如果深入草原之中。到了各部落交易的時候,一頭羊根本不算什麼?
都說蒙古人熱情好客,其實也是生產生活一個影射。不管他們手中有多少牛羊,遇見白災黑災,死一大片,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這種不確定性,讓蒙古人對財物不大看重。準確來說對牲口在乎又不在乎。
在乎是,牲口作為他賴以生存的物資,自然非常在乎。牲口死多了。他們也沒有活路。
而不在乎,如果牲口足夠,根本不在乎一兩頭。因為家財萬貫帶毛不算。有客人殺幾頭羊也是小事。反正不殺了吃了。誰能保證這東西能活到冬天?所以,真要能到部落之中。說不定幾坯布,就能換好多東西。
這簡直不是暴利可以形容的。
但是這其中風險太大了。需要在蒙古各部都有交情,而且手下要有能打得人。畢竟草原上行事,很多時候錢是沒有用的。唯有刀槍才能說話。
張允齡心中暗道:“今日真賭對了。如果真能成,不要說五萬兩保證金,就是每年出五萬兩都行。只是這樣做韃子答應嗎?”
張允齡擔心韃子不答應。
原因無他,這其實動了辛愛的蛋糕。
如果辛愛與朝廷通貢,其實是辛愛組織商隊將物資運到交易的關口,而如果允許草原行商的話。辛愛會少很多利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