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做到這樣的改革的人是忽必烈。
對,忽必烈在草原上爭奪汗位的時候,就動用了大量漢軍,這些漢軍甚至是他取勝的關鍵之一。
那個時候,北方漢人軍侯就成為忽必烈重要的支援力量。而從那一刻起,蒙古也就變成了大元。
想到這裡,蕭教主心中暗道:“大汗啊大汗,你死的太是時候了。謝謝你給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請大汗的放心,我是大汗的忠臣,自然不惜一切代價,擁護大汗的子嗣為汗。”
蕭教主猛地起身,來到了辛愛的身前,跪倒在地,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今我們深入明境,危機四伏,明帝已經下了勤王詔書。說不定有多少大軍在北京附近。越是這個關頭,大軍上下,都要團結一致,大汗為蒙古中興之主,恩澤廣播,我蕭某人在此發誓,非大汗子嗣為汗者,吾必擊之。辛愛貝勒乃是大汗長子,序位當立,你們誰有意見?”
蕭教主這一番話,讓很多人都愣住了。
蒙古人在這方面自然是少了一個心眼。
很多人還沒有接受大汗就此不在了。哪裡能想那麼多事情。
辛愛更是藏不住心思。如果說辛愛沒有想過當大汗這一件事情,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是他的確是沒有想到,他這個大汗之位來的這麼快。更沒有想明白。他這個汗位,有俺答的餘蔭在,是跑不了的。
畢竟俺答成年得用的兒子,也就辛愛一個人而已。
當然了,俺答的死的太匆忙,很多事情都沒有安排。或許有一些波折。但是隻要俺答本部的力量還在,辛愛的地位就是穩固的。
辛愛只感覺到,蕭教主是大大的忠臣。他也按刀而立,說道:“你們什麼意見?”
這些蒙古貴族,並不是沒有意見。只是這個時候,他們卻發現少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脫脫。
脫脫威望高,資歷老,俺答在的時候,都不能不給一些面子,能代表大多數蒙古人的意見,如果脫脫在的話,他說出反對的話,估計即便是辛愛也不能說什麼。只是脫脫死了。
一時間蒙古貴族們,找不到另外一個能代表大家發聲的人。至於自己出面。
這種大事上,一個不小心,就是滅了滿門的下場。要知道蒙古人在這方面的鬥爭,要比漢人殘酷的多。
蕭教主見諸位蒙古首領一時間沉默了。蕭教主趁熱打鐵,立即說道:“拜見大汗。”
辛愛身邊的一些將領見狀,立即有一些人陸陸續續出來下跪,說道:“拜見大汗。”
這些人要麼是辛愛的直屬部下,要麼就是俺答本部人馬。畢竟俺答死了。這些人也是要效忠俺答的繼承人的。
於是陸陸續續拜倒的人超過了一半,下面的蒙古將領,也都紛紛跪倒在地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