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六十九章 淺攻進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九章 淺攻進築 (1 / 2)

第六十九章 淺攻進築

豐城侯說道:“你的想法是?”

周夢臣說道:“叔父還記得,宋如何攻西夏?”

不等豐城侯說話,說道:“宋夏之戰,歷經百年,仁宗神宗之際,戰多敗績,損兵折將,沿邊數路家家戴孝,而到了哲宗之際,反守為攻,屢挫西夏,奪西夏數城,最關鍵的就是章楶的淺攻進築之策。”

豐城侯也是讀過史書的,雖然印象沒有那麼深刻。但是被周夢臣這麼一點,他心中也是有些印象的,說道:“你的意思也是用此策。”

周夢臣說道:“正是。”

“我國之疆域,遠邁於宋,人丁之多,騎兵之眾,也遠邁於宋。而韃子居豐州一地,比之西夏尚有不足。不過是因騎兵長策之力,讓我國處處受制。有力用不來了。用兵之道,揚長避短,韃子之長,騎兵也。我之長,步卒營造也。而且豐州灘之地,乃是朝廷之舊地,尚有朝廷舊城,雖然多有傾頹,但也不是不能用的,這又省了好大的力氣。”

“且觀豐州灘到大同一路,雖然不敢說水草豐盛之地,但也不是不毛之地,韃子可以在豐州灘上屯墾,我們難道不能在這一線屯墾,豐州灘距離大同,不過三五百里,即便是三十里一城,不過二十餘城,就能直掏豐州灘。二十餘城,於天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而韃子失豐州灘,就失去了根基之地,兵鋒再想過邊牆就難了。根本不可能驚擾聖駕了。”

“這是我到任以來苦思冥想之策。”

豐城侯聽了之後,沉思片刻,說道:“你大概沒有看過五軍都督府的舊擋,成祖時,將東勝五衛並同其他衛所,一共十幾個衛所全部遷回關內,不是不知道這裡不好。而是朝廷財力不足以支撐。這十幾個衛所,小十萬人,糧食都不足以自給,每年要運輸幾十萬石糧食補貼,這一路上耗損,每年朝廷最少要多支出一百萬石,這還是正常年景,一旦遇見了荒年,三五百萬石打不住,根本就是流血不盡的窟窿。”

“其實曾銑說復套,我也不是太贊同,原因就是這樣,打下來就不容易。但是站不住腳話,這麼多將士的血,豈不是白流了。”

周夢臣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原因。不過,他輕輕一笑,說道:“豐州灘那邊也就不用說了。韃子既然在豐州灘設板升,大增國力。即便真不如大同,想來也是有可取之處,再者,我也沒有那麼大的心思,也沒有想過一口吃個胖子。但是卻說邊牆以北的城池中,卻有幾座城池,與大同氣候幾乎一個,不過多有山地,產糧的地方的確不多,但是據我所知,在宣宗,英宗前期,我大明百姓還常常出塞種田。在土木堡之後,這樣的事情才漸漸少了。後來嚴厲邊禁,百姓不得出關了。”

“可見這裡的水土並非不可以屯耕。”

“而且我新得一物。”周夢臣一邊說,一邊給外面人打了一個招呼,很快就有一個人拿了一個玉米棒雙手呈上。

周夢臣拿來之後,給了豐城侯。

這個玉米棒,比起後世的玉米棒小一大圈,在後世的農民看來,就好像是沒有長開一般。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賣相比較好的了。

豐城侯看著手中的玉米棒,有些奇怪的說道:“這是?”

豐城侯不比楊繼盛。

楊繼盛是真正幹過農活下過地的,雖然玉米在這個是比較偏門的莊稼,但是他都認識。豐城侯就不一樣,他一輩子錦衣玉食,番麥這種粗糧是萬萬不可能進豐城侯的口。

他是真不認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