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不知道,王浩是何等苦大仇深,但也知道,這裡面定然有一些悲慘的往事,但問題是,越是如此,他越不能讓王浩過去,因為這太不冷靜了。
“大人,此去難以大同通訊息,我一個人勢單力薄,是需要幾個幫手才行。”張惠說道:“還請大人開恩,讓他們兩個人去吧。”
周夢臣說道:“正是因為次去,全靠你自己。我才不放心。你們三個人性命相連。一個不妥當,就是三個性命不保。”
張惠說道:“我信得過兩位。”
周夢臣還想說什麼。
徐渭上前在周夢臣耳邊低聲說道:“大人,一時間也只能找到這三個人。而且此去韃子那邊。不能透過李寬淵那一條線,最好的辦法,是讓韃子將他們擄去,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很有可能第一波全部折損了。總要多派幾個人,一個風險太大了。”
“他們就是過河的卒子。”
周夢臣說道:“好吧。不過徐渭你教教他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表情心緒,不能外露。而且將我與你商量過的東西,給他們詳細講解。一定要讓他們理解他們要做的事情。一心一意為辛愛辦事。”
徐渭說道:“臣明白。”
周夢臣還是不放心,又將楊繼盛叫來了。
於是,楊繼盛教授他們具體的施政手段,比如屯田,組織民夫修建城池,挖水渠等具體辦法。周夢臣將對如何一心一意的幫辛愛集權的前因後果。而徐渭更是傳授他們一些很心機手腕,與江湖手段。還有白蓮教一些內情。方便他們到了那邊行事。
但是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很快秋風起了。
韃子的遊騎出沒日益頻繁。大戰的氣息,越發濃郁起來。
很多老農都蹲在田間地頭,看著麥子一點點的變黃。等待最後的成熟。也等待即將到來的廝殺。
周夢臣微服將三人送到了御河邊上,說道:“此去,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面。一切保重。記住一定要先保全有用之身,再圖後舉。”
張惠作為三人之首,說道:“在下明白,請大人放心。我張惠一日不死,韃子一日不得安。”
周夢臣說道:“不,你不能這麼想,你現在忘記什麼仇恨,什麼任務,你只是一心要讓辛愛歸於聖教。讓蒙古人用漢制。”
所謂路線錯,知識越多越反動。放在這裡也是適用。
蒙古人部落聯盟整體,是基於蒙古草原的經濟上,蒙古人用漢人制度,用的越多,死的越快。而且儒學放之四海皆準,這是這個時代主流思想體系,很多蒙古人一知半解,反而更崇尚所謂聖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