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周夢臣暫時敲定,用渾源鐵礦,讓渾源鐵礦先從渾水到桑乾河,然後再從桑乾河逆流而上到這裡。
殷正茂考察過之後,就在朔州西邊選了一個地方修建軍器監。不,不應該叫軍器監,按這個時代命名原則,應該是叫做朔州監。
不過,在此之前,周夢臣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建城池。
畢竟大同不是北京。
軍器監這樣的重地豈能沒有城牆守護,甚至周夢臣還派出大軍駐守。
不過而今周夢臣手中的人馬不多,只能安置在這裡千餘士卒而已。剩下的之後再說。
軍器監籌備之中。
周夢臣想了想,派人去找李儒讓李儒來這裡一趟。
李儒來了之後。周夢臣讓他看了看煤田,最後說道:“上一次大同的事情,是我對不住叔父,而今我想補償一二。”
李儒說道:“補償,怎麼補償?”
周夢臣說道:“而今大同百廢俱興,特別需要水泥,其實我自己就可以在這修建一處水泥作坊,但是願意將這一件事情交給世叔來辦。你覺得如何?”
李儒說道:“你也知道,這一件事情我不好說話。要我說怎麼都行。但是這裡面不是我豐城侯府一家的事情。”
今日李儒也算鬆了一口氣。
畢竟上一次大同的事情之後,李儒已經感到了北京勳貴與周夢臣之間有了深深的隔閡。這種隔閡周夢臣未必擔心,周夢臣身後與徐階,他真要與勳貴們鬧翻了,一時間這些勳貴未必能耐周夢臣何?
但是李儒可就慘了。
他在大同待不下去了。
李儒在大同擔任的可不是虛職。他是實打實的掌控三千士卒。而今又多三千大同兵。戚繼光而今已經被周夢臣調做他用了。雖然李儒在軍中依然有很多豐城侯府的家將輔佐。但是李儒也在成長之中,漸漸的有了幾分合格將領的氣質。
很多人才都是這樣的。
有些人才都是歷練出來的,即便是下愚之人,只要投入足夠多的資源,未必不能成才。只是對太多人來說,這成本太高了。高到不能接受。
李儒就是這樣,先有戚繼光打底,再有豐城侯府老將扶持,用各路人馬來給李儒練手。、
李儒而今不知道自己到了什麼程度,很多將領的本事,不上戰場是不知道的。但是李儒卻感受到自己成長了很多,而且這種上下一心,厲兵秣馬準備應對韃子來襲氛圍也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