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些情懷,這些人未必能夠感受到的。
在周夢臣的吩咐之下,以大同城為中心,轟轟烈烈的練兵計劃展開了。
只見很多大同男兒拿著一根木棒,假裝是刀槍火銃之類,排列陣型,演練拼殺技術。
只是木棍再怎麼假裝還是木棍。
周夢臣有些著急。
韃子秋天很有可能大舉南下,營造新的軍器監,也是需要時間的。屈指一算,也沒有剩下幾個月。周夢臣還沒有打聽到朝廷的一點點的動靜,這讓他有些束手束腳。
只能焦急的等待。
好在很快就有了訊息。
有人給周夢臣報告道:“上次來的楊大人來了。”
周夢臣大喜過望,立即去迎接。
卻見楊繼盛風塵僕僕的來了,一見周夢臣說道:“周兄,這一次我是來投奔你的。”
周夢臣有些奇怪說道:“楊兄,你這是什麼意思?”
楊繼盛說道:“請看。”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一張紙遞給了周夢臣。
周夢臣接過來一看,卻是一副官憑。就是類似於後世的委任狀。上面寫著:“左衛兵備道兼大同知府楊繼盛。”
周夢臣大喜說道:“楊兄,你這什麼?”
楊繼盛說道:“看著朝廷上烏煙瘴氣,這好生沒有意思。唯有你這裡,才是大好男兒建功立業之地。這一次來的人不僅僅是我,還有一位故人。”隨即楊繼盛將另外一個人叫了過來。
周夢臣一看,大吃一驚,說道:“殷兄,你也來了?”
殷正茂哈哈一笑,說道:“周兄的事情,軍器監從來以最高態度來完成。而今我就是冀北分巡道兼軍器監大同監,我這個監正與朝廷軍器監一個品級。我不算吃虧。”
所謂的兵備道,分巡道,都是後世稱之為道臺,是省一級別派出機構,在府之上,布政司之下。在明代還沒有確切的定品,更多是臨時的安置。而兩人都是正五品。
這也很符合,地方官員出外,升官一級的做法。
不過,即便如此,兩個人在中央的要害部門,而今到了地方,很可能一輩子都回不去了。畢竟不是誰都是周夢臣的。簡在帝心,想要回去有的是辦法。
這份心意,實在讓周夢臣有幾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