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說道:“不用說了,就這樣定了,蒸汽機的問題。我還儘量幫你解決的,但是你也不能全部指望蒸汽機。雙管齊下,我什麼也不管,必須保證從現在開始到明年春耕之前,我要水泥,你不能說沒有。”
徐杲說道:“老師。這”他還想說什麼。但是一看周夢臣的顏色,就嘆息一聲,說道:“好吧。”
周夢臣不是不給徐杲解決問題。而是蒸汽機的問題,周夢臣不用去問,就知道,解決不了。
無他,蒸汽機的原型機是周夢臣督造出來的。甚至一些標準,都是周夢臣定下來的。蒸汽機該怎麼生產,使用什麼工藝,成本如何?等等一系列問題,沒有人比周夢臣更瞭解了。
正因為了解,因為明白。他才知道,蒸汽機絕對供應不上的。
無他,首先,在設計的時候,周夢臣都沒有將這個蒸汽機當成成熟的設計,也就是在不斷改進之中。他沒有想過定型量產。根本沒有進行過一點點量產的思考,也自然沒有這樣的設計。
也就在蒸汽機不少部件都存在手工打磨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提高產量,即便上不可能的。
即便周夢臣而今放下眼前的一些事情,回去重新設計一個改進型。也未必能提高產量。這是現實的工業基礎決定的。周夢臣也沒有什麼辦法。
不過,徐杲對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卻是周夢臣聽到的最好的訊息。
周夢臣對於蒸汽機的推廣是不太樂觀的。畢竟機器不成熟。毛病不少。其次還有民風上一些問題,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在猶豫蒸汽機的推廣問題的時候,他的弟子,已經毫不猶豫的用起來了。
不知道是周夢臣想得越多,考慮的越多,就越慎重。周夢臣一想到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就想起了工業革命,羊吃人等等問題。在很多問題,周夢臣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時候,就要穩妥一點。
還是徐杲對周夢臣完全相信,或者說無知者無畏。他立即就推廣開來了。
可見人的思想是做重要。周夢臣門下弟子,從來不覺得蒸汽機有什麼問題。
周夢臣不由心中檢討道:“我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至於大量難民還沒有安排,卻也是事實。
一方面,北京外面的災民源源不斷,特別是周夢臣開始賑濟災民之後,聚攏的更多了。另外一方面,就是而今工程還在籌備階段,大規模營造還沒有開始,用不了這麼多人。
所以,蒸汽動力是沒有,但是人是要多少有多少。只是效率上相差太大了一點。
周夢臣繼續問道:“對了。你請那些大師傅都到了嗎?”
周夢臣對水泥與這個時代的建築工藝結合,是不大明白的,於是請徐杲找了很多營造上面的大匠,看看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運用水泥這這一種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