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謙的潰兵失去了組織,也更談不上軍紀,亂入北京城外的街巷之中,劫掠百姓。雖然很快被錦衣衛給平定了。但是北京本來繃緊的神經,這個時候頓時斷了,城外的百姓,就好像是人潮一般,湧入北京城中。
給城中帶來極大的壓力。
陸炳親自坐鎮,將手下的得力人手全部派到各城門去。只要一個目的,就甄別有沒有混在人群之中的白蓮教徒與韃子。
這個年代的情報戰,還沒有發展出很精密。這種潛入的人手,都是臨時找的。而不是專門訓練過的。錦衣衛眼睛很毒辣,很容易分辨出來,那些是白蓮教徒,那些不是。
當然了,這也是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準確。
只是在戰事,寧可殺錯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甚至有官員下令,不許百姓進城躲避。就是擔心有韃子的細作,也擔心增加城中的負擔,畢竟京師的物資儲備雖然不少,但是對比京師這麼多人,只能說,也不算多。
這裡的亂象,也僅僅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亂事還在中樞。
玉熙宮之中。
嘉靖召見各大臣,詢問戰守之策。
此刻嘉靖也有一些緊張,畢竟兵危戰急,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嘉靖說道:“韃子前鋒已經過了通州,楊守謙兵敗,不日,就到了北京城下,而今局面,你們給朕一個準話,該如何是好?”嘉靖目光從嚴嵩,徐階,張治,李本,六部尚書,還有仇鸞的身上一個掃過。
嚴嵩咳嗽一聲,說道:“陛下萬金之軀,不可置於懸危之境,老臣以為當謹守城池,待各路勤王之軍到了,再與韃子決戰不遲。”
嚴嵩是完全不想冒險。
只是求穩而已。
嚴嵩對軍事上的情況並不是太懂的,而且也更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沒有絕對優勢,他是不準備與韃子作戰的,讓韃子搶夠了,老老實實的回去再好不過了。何必冒險打一仗。
嘉靖聽了,不置可否。他隨即看向徐階。
徐階嘆息一聲,他其實瞭解嘉靖的心思。
嘉靖是愛面子的人,如果被韃子逼得不敢出戰,嘉靖的面子往哪裡放。只是嘉靖心中也懸著的。能不能打贏?這是嘉靖一直擔心的問題,這才想尋求下面人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