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的河流已經變成幹河床了。但是當初留下的缺口,這麼多年都是修修補補而已,根本不結實。”
燕山山脈是東西走向,燕山山脈之中的河流自然是從中間的分水嶺向南北兩方向流。
俺答聽了,也就說道:“我只需沿著黃榆溝,就可以繞過明軍的防線了。”
蕭教主說道:“自然不是。明軍在黃榆溝出深山的地方,也佈置了防禦力量。只是這人馬太少了,也非常簡陋,就好像是一層窗戶紙一般,一捅就破。”
俺答忽然心學來潮問道:“如果今年黃榆溝如果漲了水?你準備怎麼辦?”
蕭教主說道:“請陛下放心。如果黃榆溝不通,我還有其他備選答案。只是麻煩了一些,比如在前面就可以將黃榆溝的水引出來。到時候即便河道里還有些泥濘。但也足夠行軍了。”
俺答哈哈一笑,說道:“孤有先生,如虎添翼,先生是這一戰,最大的功臣。”
蕭教主輕輕一笑說道;“臣不敢當。臣以為這一戰最大的功臣,乃是仇鸞。”
“對。”俺答說道:“我也萬萬沒有想到,仇鸞做出這樣的事情出來。沒有仇鸞,我們恐怕要遲幾日才能到這裡,到時候一個不對,就誤了大事。我其實也很奇怪,他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閒少敘。
俺答按照蕭教主的指引,親自挑選三千將士,為大軍之先,沿著黃榆溝急速南下。
幾十年的路,又是山路。行軍整整用了一天多的時間。等第二天,就在黃榆溝在燕山南麓冒出頭來。而明軍的防備也如蕭教主說的一樣,有是真的有,簡陋也真是簡陋。
就一道木製柵欄,將河道給封死了。只可惜這一點點的場面。遇見韃子精騎,結果已經註定了。
交戰不足一個時辰,韃子折損不及百人。就開啟了通路。
不過,黃榆溝並不是真正的路,在山脈之中蜿蜒曲折。大隊人馬行軍,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了。
俺答更是歡喜之極。
他此刻真正站在通往北京的道路之上。
此刻大隊人馬雖然還沒有到。俺答已經在氣勢洶洶的劃定這一次的進攻目標了。他說道:“下一步行止,諸位可有想法?”
蕭教主說道:“而今已經到了北京城下,正當一鼓作氣,撲到北京城下。而今北京城的城防年久失修。此刻猛攻北京,很有可能能一舉奪下來。這裡畢竟是大明的天下,我們在這裡集結,恐怕此刻已經被傳到了北京上面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防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不行。”一個老將說道:“大汗,凡是有輕重緩急。”
“這一次南下,無非是搶糧食,搶物資。至於什麼奪北京城什麼的。也就是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