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嘉靖對周夢臣的基本判斷還在。那就是周夢臣不是一個蠢人。周夢臣冒著得罪嚴嵩,得罪他的下場,將永寧關這一件事情捅出來,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永寧關將士?
嘉靖根本不相信。
那麼為了什麼?
嘉靖揣測不出來。
忽然他想起周夢臣的話,將視角跳出周夢臣來考慮,隨即心中暗道:“是夏邦謨,還是徐階?”
嘉靖不去想周夢臣背後是誰?單單考慮眼前的局勢。他覺得有必要給嚴嵩一點限制了。不管怎麼說,這一件事情嚴嵩做的有些過火了。張治在內閣幾乎不能制衡嚴嵩,內閣需要添人。
內閣最有可能用的人,就是夏邦謨吏部尚書,徐階禮部尚書。
徐階是有張治扶持,工部尚書李士翱支援,而夏邦謨是自己權利大,吏部天官,本身就是能抗衡大學士的存在。
嘉靖雖然還沒有想明白,但是他相信今後還是能查出來。只是此刻,這嘉靖內心之中有幾分悵然若失,原來周夢臣已經站隊徐階了。雖然不知道徐階與周夢臣有多少交易,有幾分交易。
但是嘉靖卻將純臣的標籤從周夢臣頭上摘下來了。
今後周夢臣說話,嘉靖恐怕要多想一個人的反應了。
不過,嘉靖對於做皇帝技能也是點滿的。對於下面人的各種進,他從來是知道,別有用心的。但是也不能因為下面的人心思不純就不用了。當然了,嘉靖也未必全部要從他們的心思。
而且就其根本,嚴嵩也不是毫無私心的。如果真的毫無私心,怎麼不知道恩出於上。施恩於下,不應該以皇帝的名義嗎?
嘉靖說道:“黃大伴,將嘉靖以來。到嘉靖十年的科舉三甲,乃至於每屆之中最出色的名單與履歷,全部給朕找出來,朕要看。”
前文說過,而今大明朝廷官員年齡結構。大部分大明進士都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中進士,嘉靖元年到嘉靖十年之間,有三次科舉。嘉靖二年,嘉靖五年,嘉靖八年。
說起來也最少也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這三科進士的大部分年齡都應該在四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之間。
也就嘉靖要找的年富力強,能與嚴嵩形成競爭的人選。
本來麼。這個人選徐階是最合適的。他是嘉靖二年探花郎。又是禮部尚書。資歷老,再加上徐階中探花的時候,年紀還不大。而今才五十歲上下。正好與嚴嵩隔離年齡差。
等嚴嵩退下來,徐階能接上。
只是嘉靖疑心徐階,就擴大了範圍,準備再篩選一遍,看看野是不是遺才。
不過,嘉靖也明白。大體還是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