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說道:“大人,我聽說大人與錦衣衛的關係不錯”
當然,宵禁之中,周夢臣讓錦衣衛護送,奔波於城內,有不知道多少看到了。周夢臣也沒有想過掩飾,微微一愣,說道:“怎麼?你想去錦衣衛?”
王效說道:“讓大人為難了,其實不是我想去錦衣衛。而是我本應該去錦衣衛。”王效臉上帶了幾分黯然,說道:“我本是嘉靖十一年的武狀元。按照慣例,我本來就該進錦衣衛,結果,被人看中這個名額,不僅僅奪了名額,還順便剝奪了我武狀元之名,我多次從軍,多有功勞,但是每每我的名字,就被人抹掉。這才沉淪至今。我而今已經五十有三。年歲已老,孫兒都大了,本不該在京師求富貴。只是這一口氣,我實在是咽不下。想到錦衣衛為兒孫求個前程,已經是執念。還請大人成全,不需要千戶,哪怕是百戶也是可以的。”
周夢臣聽了,內心之中也不由有幾分慷慨。在錦衣衛之中立下一些功勞,很容易得世襲的資格。有錦衣衛這一層虎皮,在地方上也是很有用,這恐怕是王效對進入錦衣衛之事,念念不忘,遺恨如今的另外一個原因了。
雖然永寧關之戰,王效似乎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但是周夢臣的命令,王效都能做到位。與戚繼光奪關的時候,也是衝殺在前,寶刀不老。
對於王效能否勝任更高的軍職,周夢臣不知道的。但是有一點,周夢臣還是確定的。王效為一軍之部將,一地之鎮守,還是可以勝任的。其他方面只能觀其後效了。
大明朝廷的詭譎就在這裡了。
一邊覺得將才青黃不接。一邊只需稍稍一篩選。都是將才。
周夢臣說道:“當年奪你名額的人是誰?說來聽聽。”
王效說道:“大人放心,已經不在了,就是壽寧侯。”
周夢臣自然知道壽寧侯是誰?就是弘治張皇后的兩個弟弟,正德皇帝的舅舅,有名的囂張跋扈的外戚。只是在嘉靖十幾年早就被掀翻,並踩上一萬隻腳了。周夢臣有些奇怪。說道:“壽寧侯已經倒臺了?難道沒有對你進行一些補償?”
王效苦笑說道:“朝廷哪裡記得這些小事啊。”
周夢臣忍不住有一絲感嘆,暗道:“這就是權術治天下。”
之前周夢臣在嘉靖身邊,深入其中,只覺得嘉靖的聰明的一面,覺得嘉靖是一個明君。而今距離遠了,才真正看清楚一些東西。
儒家認為,治天下最高境界,乃是以道德治天下,應該教化天下,使人人為君子。這是最高一層境界,幾乎是畫餅。唯有傳說的上古三王能做到。
其次是以法術治天下,這個法術乃是法家之道,王霸之道,一般都有所偏頗。一般都偏於霸道,不能得其純正。比如唐宗宋祖明太祖這樣皇帝都是這樣。這樣的皇帝也是分等級的。
等而下之的就是以權術治天下。
之前周夢臣不理解,嘉靖權術之道非常厲害,幾乎每一個大臣都在嘉靖面前戰戰兢兢,不管是夏言與嚴嵩,都沒有分嘉靖之光輝。而嘉靖又不用負擔具體事務。
而今周夢臣才真正感受到權術治天下的害處。
一切基於利益,君臣相隔,群臣之間唯利是圖。嘉靖以天下大權為利,垂釣群臣。一線牽制,高枕無憂。
至於池塘之中最底層的小魚小蝦是怎麼活著,整個池塘的魚蝦,會不會被其他動物侵犯。整個生態鏈能不能正常運轉,其實不在嘉靖的考慮範圍。就好像嘉靖一朝,幾乎數年之內,就有人上位有人倒臺。
嘉靖初年的楊廷和,後來的楊一清。壽寧侯,郭勳,夏言,等等。這樣的人物,可以拉出一大批來。
這些人固然有觸犯國法的地方,但問題是,他們被處置,從來不是國法,也從來不是為了撥亂反正。壽寧侯倒了 ,王效依舊伸冤無門。
周夢臣越發感覺,他與嘉靖有重合的地方,但也有衝突的地方。
周夢臣將這些心思按下不表,說道:“我記下來了。盧將軍,你想去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