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戚繼光能回答他。
戚繼光一動,周夢臣立即明白了。二話不說,穿上盔甲,拎著長劍,也跟了上去。周夢臣作為文官,都拔劍上前了。這就是無聲的指揮,盧鏜,王效,李儒各帶本部衝了上去。
甚至周夢臣帶來的工匠們,也找合用的傢伙,什麼木棍,火銃,亂七八糟什麼都用,跟著周夢臣往上衝。
畢竟,這些人都是老北京,韃子衝到北京城下,損失最大的就是他們。
周夢臣無意之中,反而做出了最好的指揮。無他,永寧關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狹小,除卻一個校場之外,幾乎沒有可以整隊的地方,而從南門到北門更是一眼看穿。
這就是一個混戰的局面。
這種各自為戰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而且不得不承認,楊繼盛給出的解決辦法很合適。
曹操的虎豹騎是以百人將為小卒,而今周夢臣帶著這些武將家的舍人,來考武舉的人,每個人都是有幾分絕活的,但是了也有一些濫竽充數的,但是相當一部分都在水準之上。
就平均水準來說。這些人的素質比一些武將的家丁很好。
當然了,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沒有打過仗,比如沒有配合合練過。前者只能靠自己克服了,但是後者,對而今的場面最好不過,這種城頭爭奪,很少有軍隊能在城頭來擺出完整的整形。
好像有這個能力的,也唯有戚家軍的鴛鴦陣。
反正韃子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一場混戰,反而將明軍單兵實力強大特點發揮出來了。
單單看戚繼光就知道了。
歷史上戚繼光第一戰事在打倭寇,領著是浙江衛所兵。戚繼光一看倭寇不多,於是帶著部下衝鋒在前,戚繼光衝進倭寇之中,砍了十個人頭,回頭一看,衛所兵根本沒有接戰,全部掉頭就跑。
戚繼光被包圍了。
於是戚繼光也只能拔腿就跑。而這樣的情況下,戚繼光居然能跑出來。可見戚繼光的戰鬥力。
這也是為什麼戚繼光痛定思痛,一定要練精兵的原因。
不過,這個位面上,戚繼光的初戰就沒有那麼狼狽了。
最少,在戚繼光身後,雖然人數不多,有些人臨陣也很緊張,但是大部分人還跟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