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並不是所有火炮在一兩百年之後,還能發揮餘熱。
對轟下來的結果很明顯,被對方壓制了城頭。
雖然對方的炮火併不能直接轟開城牆,打在城牆之上,就好像撓癢癢一般。但是對城頭的人就不好說了。
火炮壓制,弓箭手靠前佈置,讓城頭之上的人但凡露頭,就會面對打擊。隨即長梯壓上去。雖然城頭上的人拼命用滾石檑木往下面砸,讓白蓮教死士傷亡不小,但打到這裡地步,很多人都意識到了。
永寧關上僅僅剩了一口氣了。
永寧關守將此刻也顧不得別的了,更是親冒彈雨廝殺在前。
不廝殺不行。
倒不是他多有能力。而是大明軍官大多是世襲的。世世代代從軍。他家在永寧關也混了好幾代了。有能力的話,也不會將永寧關折騰到這個地步。只是他太明白一點,那就是永寧關的重要性。
一旦永寧關突破,韃子長驅直入,居庸關就會被前後夾擊。到時候京師危機。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他今日死這裡,或許對他自己他的家族,還是一件好事,好歹是殉國。如果永寧關破,他反而活下來,恐怕等待他的是生不如死。甚至連帶他的家族都會被打落深淵之中。
所有,他或許不是一個好將領。此刻卻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家長。
他自然知道永寧關恐怕守不了多久了。他唯一能做的是求死而已。
很快,他就求仁得仁了。他在戰場之上表現如此明顯,很快被幾個韃子射鵰手盯住了。隨即一聲弓弦動,幾根長箭同時發動,帶著有倒鉤的狼牙箭,瞬間釘在守將的身上。
隨即守將根本來不及多想,只覺得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如此一來,永寧關上下崩潰了。
兵為將膽,將為兵膽。
說實話下面計程車卒可沒有將領那麼高的覺悟,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僅僅是將領在堅持。而今見主將一死,情況立即動搖起來。
有些將士知道永寧關干係重大,或者乾脆殺紅了眼。畢竟雖然永寧關士卒本身不能打,但是畢竟駐紮在這裡好幾代人。內部關係早就是盤根錯節了。這個人是那個的姐夫,那個人是這個人的小舅子。
至於父子兄弟同族,更是數不勝數。
在這個時候,一場大戰下來,親朋成新鬼,故舊無一人。很多人都被刺激的忘記了生死,一心該韃子一個好看。恨不得與韃子同歸於盡。但是沒有了組織,也落入下風之中。
另外一些人可沒有這麼堅定了。他們偷偷的開啟了後門,想要悄悄的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