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翰一想到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學符號,就感到他的大腦隨著呼吸跳動,在提醒他:不要在折磨我了。
吳廷翰看著吳國賞手中的書信,問道:“這是誰的書信?”
吳國賞說道:“是張師叔的。”隨即將書信遞上去。
吳廷翰開啟一看,片刻之後,就看完了。隨即放在桌子上,皺起眉頭。
吳國賞看了後,頓時睜大了眼睛,說道:“周夢臣居然做這樣的事情?實在是”
“實在是什麼?”吳廷翰目光盯著他。說道。
這讓吳國賞的話語生生的嚥了下去,說道:“沒什麼。”
吳廷翰說道:“你覺得人死之後有靈嗎?”
吳國賞說道:“絕對沒有。人死之後,不過是一具臭皮囊而已。”
吳廷翰說道:“既然是臭皮囊為何不能用?”
吳國賞說道:“父親,你是支援周夢臣?”
吳廷翰微微搖搖頭,說道:“你師叔書信之中寫的太少了,我也不知道事情全貌,不敢妄自評判,畢竟有些事情,即便是出發點是對的,也未必能說,做的就是對的。”
“等等。等這個什麼會完了,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從眼前這些事情看來,夏閣老目光如炬,這周夢臣的確是我輩中人。”
用後世的話來評判,王廷相與吳國翰,並不是什麼氣學門人,而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只可惜明末大興的是心學,而王廷相還有一個得學術最純的弟子,而吳國翰卻沒有什麼人繼承他的衣缽。以至於他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名聲,是在清末之後,從日本將吳國翰一些學術思想再次傳播到中國的。
他自己尚且是這個待遇,他的弟子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什麼成器的。
三觀相合,是吳廷翰接納周夢臣的前提,但並不是所有。還有考驗周夢臣一些其他能力,比如而今周夢臣這個局面,如果將自己搞成千夫所指,萬劫不復。吳廷翰也要細細思量。要不要將周夢臣弟子引入。
不過,吳廷翰心中暗道:“如果他這一次能安然度過這一關,我就給他一份大禮。”
吳廷翰下定決心,說道:“準備一下,去京師。”
吳國賞大吃一驚,說道:“父親,而今去。也趕不上了。”
吳廷翰說道:“少廢話。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