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甚至上門求見夏言。但是夏言沒有見他,只是說時候不到。但是什麼時候才到?
夏言沒有說。
不過,另一場風暴,卻已經開始了。
夏言派出的使臣,已經有得到位了。
一封封彈劾奏摺,飛向朝廷。首當其衝的就是代王藩,某代王宗室走私,甚至欲勾引韃子,奪代王之位。
這個罪名,讓周夢臣都目瞪口呆。最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
原因無他。
代王藩就在大同。大同作為邊鎮,而今大戰在即,但凡有一點大局觀的御史,這個時候都不會拿代王藩做筏子。而且周夢臣甚至向周君佐打聽這一件事情,傳音過來,大抵是真的。
不知道是無知者無畏。還是別的。
真不知道而今是什麼年代,還有人想做石敬瑭。
緊接著是魯王藩,秦王藩,等北方大藩。
一個宗室案,大體是偶然。但是接二連三,是誰都看出來這不是巧合。一時間,各地藩王都派人在京師走動。
據說,有人說動了方皇后,請方皇后在陛下面前說話。
嘉靖是一個薄情的人,對於第一任陳皇后可謂是薄情之極,但是對而今的方皇后,卻是恩愛有加。當然了,這種恩愛,未必有多少男女之情,而是感恩之情,雖然嘉靖很少去紫禁城。但是與方皇后見面次數並不是太多的。
但是方皇后在後宮之中獨尊的地位,卻沒有絲毫影響。
只是方皇后勸說嘉靖這一件事情,似乎不了了之了。大概方皇后也不會為下面的藩王得罪嘉靖,不過是提了一嘴,說不通就不通了。
於是,藩王們發動潛勢力,彈劾夏言的奏摺,與雪花一般飛進大內,各種罪名都有了,貪汙受賄,這是基本操作,驕奢淫暴,這是少少升級了一點,至於說夏言圖謀不軌,內連群臣,外掌諸將,天下只知夏言而不知陛下云云,也有好多。
按大明制度,誰遇見這樣的彈劾,都要避位待勘。
但是嘉靖將這些奏疏全部反駁,並下令再如此彈劾,司禮監不受。
夏言受之不疑。一副禮法豈為我輩所設的摸樣。
讓各地藩王驚懼非常,知道這一件事情,夏言僅僅是執行者。也同樣讓夏言失去了更多的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