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杲哪裡,要兩三百萬兩才夠。
其實這也是大明賑災越來越不利的一個原因,大明賑災最多的一次,是弘治年間,一口氣賑濟了五六千萬人之多,弘治中興的確是有水分的,但是敢稱中興,還是有底氣的。
之後大明賑災規模就沒有超過弘治年間。
是大明後期沒有天災人禍了?
不是,是朝廷財力越發不足,賑災一事越來越敷衍了。最後敷衍到幾乎都是口頭賑災了。才有流民蜂起而亡明。
當然了,嘉靖說的是假話也是實話。
假話說,內庫的存銀是在一百三十萬兩之上,實話是內庫的確是拿不出這一筆銀子。為什麼?皇宮維護,這麼多太監的俸祿,乃至於各種賞賜什麼的。大內一年要花個一兩百萬兩都是很正常的。
嘉靖內庫之中也不過幾百萬兩,一口氣拿出一百三十多萬兩,嘉靖自己就要緊衣節食了。更不要說做其他的事情了。
夏言說道:“臣有一策,可朝廷燃眉之急。”隨即雙手將一揣在懷裡的奏疏奉上。
嘉靖接過來看了,先是漫不經心,隨即雙眼有些發愣。幾乎不敢相信的看著夏言,說道:“先生此言當真?”
夏言說道:“臣上次聽陛下講過藩王之禍,就一直銘記在心,一刻不敢或忘。而今國家危難之際,也當讓各地藩王為朝廷效力了。”
嘉靖沉吟片刻,說道:“總就是宗室,親親之道,還是要講的。”
夏言說道:“這都是臣一人之意,與陛下無關。”
嘉靖說道:“好。”他將手中的摺子放合起來,放在黃錦手中。說道:“這一件事情,朕什麼都不知道。卿放手去做吧。”
黃錦接過奏疏退在一側,小心翼翼開啟一個縫隙,掃了幾眼,周夢臣就在一邊,也跟著掃了幾眼。一時間倒吸了一口涼氣。周夢臣再看向夏言,只覺得夏言頭上寫著兩個字“狠人。”
的確夠狠,對敵人狠,也對自己狠。
夏言的摺子裡面說的是什麼?
大體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以天下宗室常常出現一些不忍言之事,比如前不久的楚王案,總之,為了大明清譽著想,為了皇室純潔著想。夏言準備派二十多路御史,去查所有藩王。
這架勢,幾乎是用放大鏡去查。
周夢臣豈能不知道藩王是什麼德行,不用查就已經聲名遠播,而今用放大鏡去查,如果抓不住小辮子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後,以朝廷缺錢為由向各地方藩王借錢。
周夢臣立即將“借錢”畫上引號。這哪裡是借錢,分明是敲詐。對皇帝來說,這一次下去查,一個案子都沒有,自然是不好的。說明皇帝多此一舉,但是所有藩王全部犯案,全部中槍,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