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將文章先遞給了夏言,夏言看過之後,傳給了嚴嵩。
嘉靖皇帝問道:“夏卿,你覺得如何?”
夏言說道:“欠十年功夫。”
這一句話讓周夢臣嚇了一跳,卻聽夏言接著說道:“臣觀這周夢臣,天資不錯,行文之中頗有靈性,這靈性難得之極,只是不管是在行文,還是經義上都流於表面,從頭到尾都有欠妥當,故而臣說他欠十年功夫,如果他肯沉下心思十年攻讀,或許有望一衝魁首。”
嘉靖皇帝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朕可離不開周先生十年。”
嚴嵩說道:“請陛下放心,以臣看,周先生的文章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三甲進士應該不成問題的。陛下儘管放心。今年瓊林宴定然有周先生。”
夏言說道:“考場莫論文,論命。臣等在這裡說,也沒有用,就看孫尚書是怎麼批得了。”
嘉靖皇帝看著兩個面和心不和的閣老,微微一笑,對周夢臣說道:“而今,也只看您天命如何了?”
就在他們商議科舉舞弊案的同時,孫承恩已經排除了科舉弊案的影響,開始批捲了。
正如瞿景淳所言。
這一次科舉弊案讓很多人受了無妄之災。
凡是文章之中有“且夫”的,即便是三個“且夫”都為一句之首,也必然細細審查,恨不得拿放大鏡去看。
而卷子又多,很多考官,幾乎見了且夫兩個字,就心中否定了,帶著這個眼光去看文章,自然能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了,這一場科舉弊案也將另外一個問題推了出來。
那就是周夢臣的卷子。
周夢臣的卷子讓諸位考官都看過了。
這些考官沒有一個不是進士出身,對時文了如指掌。不敢說每一個都有過目不忘之能,但是前番才看過的文章,還是有印象的。於是周夢臣的卷子一下子被這些人認出來的。
這樣他們難免有些舉棋不定。
不知道該如何判。
當時,他們或許不知道周夢臣是何等背景,但是能與翟閣老的公子打擂臺,就說明他本身有背景,在事情之後,也都打聽清楚了。這個時候他們很難避免場外因素的影響。
而周夢臣的文章更是在可中可不中的範圍之內。一時間讓考官們取中也不是,不取中好像也不對。
於是這卷子就一層層的交上來了,到了孫承恩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