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中國科技發展相對停滯,甚至到了清代還有一定的退步。
所以,很少有什麼技術是萬曆崇禎朝會的,而嘉靖朝的工匠反而不會的。
周夢臣的圖紙畫的清清楚楚,而周夢臣很多外門弟子,也都是這些大工匠的子弟,所以在閱讀圖紙上也沒有什麼大問題。自然給周夢臣料理的明明白白的。
雖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對周夢臣來說,也是好事。
周夢臣說道:“好,就組裝起來吧。讓我看看。”
“是。”周圍的工匠一聲令下。這些人將一個一米高的座鐘組裝起來。
周夢臣並沒有在外殼上有什麼交代。但是這工匠本能在外圍的木板上順著紋理打出一道道簡單而不失典雅的花紋。周夢臣親自拿著一個巴掌大的好像是鑰匙一般的東西,一點點的上勁。
在上勁的時候,周夢臣也不敢多用力。
唯恐他一個用力過猛,將整個發條給崩斷了。這就不好辦了。
好歹,周夢臣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了。
等周夢臣一點點將勁上滿。到了再也上不動為止。
隨即站在最前面。
卻見座鐘前面,上面一個大圓盤,下面是一個鐘擺,而此刻鐘擺已經開始左右搖擺了。指標也開始一點一點的轉動了。
與現在的鐘表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錶盤外面沒有一層玻璃,同樣,錶盤上的數字標註著十二時辰。
唯一讓周夢臣感到不協調的是,大明計時用的是一日百刻,與十二個時辰不太協調。同樣刻以下就沒有更具體的劃分了。一來很難精確到幾分鐘,更沒有想到,將這些時間關係,用三根指標在一個圓盤上表現出來。
“秒,分,小時,應該搞出來了。”周夢臣想道。
不過這一件事情,不是周夢臣一個人可以做主的,這必須讓嘉靖點頭才行。
周夢臣說道:“徐杲,你打造了幾套零件?”
徐杲說道:“一共三套。”
周夢臣說道:“一併組裝出來。一臺放在應天閣裡,看看雙方時間準不準,一臺放在這裡。讓諸位看看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畢竟我對一些細節也不是太明白的。另外一臺找一輛最穩定的馬車。或者乾脆請諸位出手,打造一臺最穩定的馬車。放在上面。就在北京附近給我一刻不停的跑,每天回京對一對時間。看看有多少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