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嘉靖就是漢武帝一般,是能棄天下如敝履的皇帝,天下再大,也沒有他老人家的修行大業大。
而周夢臣在鬼門關之中走了一圈,心中哪裡還有半分天真,嘉靖如此,周夢臣越是感到的伴君如伴虎,越是要小心謹慎。不敢有什麼行差踏錯。
嘉靖與周夢臣相對而坐。
正如嘉靖所言,不分什麼君臣,主客。反而是平起平坐,周夢臣推辭了幾下,只能坐下來了。
嘉靖見周夢臣有些拘謹,微微一愣,說道:“周先生,還在生氣嗎?這樣吧,傳令下去,陶仲文欺君罔上,一門師徒皆斬。如此為先生出氣如何?”
周夢臣一愣,心中絲毫不覺得嘉靖是在為他出氣,反而覺得是在示威,說道:“陛下欲誅陶某等人,乃是陛下家事,臣無話可說。只是此事卻與臣不相干。”
嘉靖微微一愣,說道:“陶仲文可是要你死啊?”
周夢臣說道:“陛下寬宏,臣自然會平安無事,況且前宋不以言罪人。乃是善政。臣亦有言行有差錯的地方,今日以某人之言而殺之,臣恐就戮於異日,往陛下仁德寬厚,不以此殺人。”
周夢臣不是真的對陶仲文一點怨言都沒有。而是他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對手,從來是嘉靖。
看上去自己與陶仲文是對手,而嘉靖是裁判。但是其實君臣之間才是永恆的對手戲。
殺了陶仲文對周夢臣有好處嗎?沒有多少好處,經此一事,陶仲文恐怕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沒有聖眷的道士,對於周夢臣來說,與死了也沒有什麼區別。而今日他藉著嘉靖言語殺人,反而會在嘉靖這邊落一個壞印象。
周夢臣覺得得不償失。
嘉靖聽了,果然高看一眼。
此刻周夢臣在嘉靖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第一個原因,是周夢臣的學問。第二卻是周夢臣的品行。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是周夢臣的立場。
學問什麼的,就不用說了。至於品行,很多大臣看似品行高潔,但很難在皇帝面前不說違心的話。
甚至嘉靖對周夢臣的後者比前者更看重。
因為周夢臣寧死,也不改口之事,給嘉靖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周夢臣話語的真實性有更高的認識。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之前的兩點,還不足以讓嘉靖看重周夢臣,最最重要的是,周夢臣是支援嘉靖修行的。
有學問有品行的大臣,嘉靖皇帝不是沒有見過。但是大多都是與他對立的,堅決反對他修仙。如同夏言。就能力上來說,嘉靖不知道陶仲文,邵元節等人,比朝中相當一部分大臣差太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