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個問一個答,只覺得時間過的飛快。
忽然聽到外面一聲通報道:“陛下,欽天監正奉詔而來。”
嘉靖輕輕點頭,用手中的如意,敲擊了一下一邊的雲罄,發出清脆的聲音,意思是知道了。他對邵元節說道:“今日,就到這裡吧。”
邵元節說道:“陛下既然有國家大事,貧道就告退了。”
嘉靖皇帝笑道:“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是想問一下武昌周夢臣是何等人物而已。”
邵元節聽了,心中微微一動。
對於周夢臣,邵元節是有印象的。而且不是什麼好印象。
王永寧雖然不是邵元節的弟子,邵元節與陶仲文是一個圈子的,王永寧見了邵元節,也要稱呼一聲師伯。邵元節對於周夢臣的印象完全是從王永寧哪裡聽來了,可以說是先入為主。
而且即便不是先入為主,邵元節對周夢臣也不可能有什麼好印象。
雙方理念不同。
周夢臣的理論之中,可沒有什麼神仙的位置。這讓邵元節在嘉靖面前何以自處?這種理念的矛盾,比王永寧一點點讒言,更讓邵元節不待見周夢臣。
邵元節聽了嘉靖皇帝的話,說道:“哦,那貧道也留下來聽聽吧。畢竟貧道對周先生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這正在嘉靖的預料之中,如果嘉靖沒有心思留邵元節留下來,他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作為一等一的聰明人,嘉靖不知道周夢臣與這些道士的矛盾,才是有問題。作為天性聰明偏執的人,要說周夢臣對這些道士有多信任,那也是未必?不過是,在嘉靖看來,他想要的長生之道,就要從這些道士身上取而已。
其實,嘉靖處決的道士也有不少。
比如嘉靖十九年,就有一個道士以黃白之術,也就所謂的點石成金術招搖撞騙到了嘉靖面前。被嘉靖識破之後,連同他的舉主,都少不了吃上一刀。
嘉靖有意將邵元節留下來,自然想聽聽邵元節對周夢臣怎麼看?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周夢臣對邵元節怎麼看?
很多時候,考官與考生從來是可以互換的。
異論相攪這類帝王心術,對於嘉靖皇帝來說,幾乎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