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年之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昌周夢臣,曉暢天文,精於步天之法,能補國家之弊。一召不至,蓋因老母無所養。誠孝子也。今封周母為四品恭人,令有司奉養無缺。望該員移孝作忠,舍家之孝子,成國之幹臣。復召進京,御前聽用,不得推辭,欽旨。”
在香燭之中,周夢臣只能恭恭敬敬的磕頭說道:“臣周夢臣領旨。”
周夢臣從藤祥手中接過聖旨。
他心中暗道:“我失算了。”
周夢臣覺得,即便是嘉靖再次下詔召見。也應該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之內,周夢臣正好將婚事完成。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嘉靖對天象的看重程度,或者說,嘉靖的迷信程度遠朝周夢臣的預料之外。作為這個深度迷信者,對天地鬼神每一絲動靜,都敏感之極。
周夢臣的計劃,只能被打亂了。
藤祥小聲說道:“周大人,你不要為難小的,黃公公說了,無論如何,都要帶你回京師。還請周大人見諒。”
太監是最會看人下碟的。
藤祥對周夢臣的態度,就與之前不同,就是因為北京方面對周夢臣的態度不一樣。
周夢臣說道:“我知道,只是小公公可否寬限幾日,容我處理一下雜事。”
藤祥說道:“這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不能超過三日。”
長途跋涉去北京,最少需要十幾日,時間長了,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多三日,少三日,並不算什麼。
周夢臣說道:“好,三日就三日。”
周夢臣首先去了李家。將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李果珍。周夢臣重重向李果珍行禮,說道:“大哥,這是我的錯,我與雲珍的婚事,恐怕要拖一陣子了。”
李果珍將周夢臣扶起來,說道:“這事”只說兩個字,就不說了。
對於這一件事情李果珍很是擔心。
既擔心周夢臣此去,前途未卜,畢竟伴君如伴虎。周夢臣在皇帝面前,這一定是好事嗎?未必。一旦周夢臣出了事情,也會牽連到李雲珍。
又擔心周夢臣飛黃騰達,周夢臣成為御前寵臣。雙方門戶之間就差距巨大了。到時候周夢臣轉頭不認怎麼辦?這樣的話,李雲珍就不用做人了。
周夢臣似乎看出了李果珍的顧慮,說道:“請大哥放心,我與雲珍的婚事,是有武岡王,車巡撫,豐城侯,以及整個武昌城中這麼多人做的見證,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與雲珍的婚事是不變的。否則我根本沒有臉回武昌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