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卷 隨星而來 第九十四章 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隨星而來 第九十四章 準備 (3 / 3)

第一個難點,就是視差的問題。

這不是周夢臣剛剛開始想到的。而是計算幾次之後,忽然想到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視差的精確值,他努力測算了幾次之後,取了一個近似值。至於剩下的,就是一個初中數學就可以計算的問題了。

唯獨是數目比較大一點而已。

周夢臣與程大位兩人反覆驗算,確信萬無一失。

但是即便如此,周夢臣能確定的,僅僅是今日有日食,根本不能確定具體的時間。最有可能是午時前後。

對於天地自然,周夢臣可以確定沒有問題,畢竟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太陽系還是那個太陽系,就絕對沒有問題。

但是人心鬼蜮,卻是周夢臣最擔心的事情了。

無他,周夢臣一切計算辦法,都是以後世日心說太陽系模型來計算的,至於關於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周夢臣也用不著,自然不會多說。僅僅是日心說,周夢臣就擔心今日有多少人能夠接受。

地球是圓的,這一點很多人都預設了。甚至在天文驗算之中,都是確定了。渾天說一直有市場的。並確信大地是有弧度的。

只是很少有提出來而已。

周夢臣主張地球是圓的,僅僅是進了一步而已。

但是主張日心說,卻不一樣了。

古代絕大多數天文學說,都是以大地為宇宙的中心。幾乎堅不可摧。日心說,遇見太多的阻力了。

不過,周夢臣細細研究過了,並不是太擔心的。

原因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首先大明經過了明初高壓之後,正德之後,風氣開放,說什麼都有。連很多非君的學說都能流傳。更不要說日心說這樣的學說了。哥白尼如果在大明絕對不會被火燒死。最多被當成狂人而已。

第二個原因,就是朱熹這個人。

朱熹對天文上很多看法,還是比較先進的。比如,朱熹認為“天運不息,晝夜坤轉,故地榷在中間。”“地之四面底下,卻靠著那天,天包地,其氣無所不通,要之連地下亦是天。”幾乎都指明瞭地球是圓的了。

還有朱熹繼承了張載的氣說,不認為日月群星都依附在一個天球之上,而是隨氣浮沉遠近。

也就是說,日心說或許與朱熹一些說法相沖。但是並不是不可以解釋為朱熹的天文觀點的進一步延伸。

這也是周夢臣細細讀過了朱熹的著作,才確信的一點。

只是即便如此,這裡面還是有很多人現實利益衝突與思想衝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承認現實的,這就是人心鬼蜮的考驗。

當然了,這個考驗不僅僅是今日。會伴隨周夢臣一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