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在這個故事之中自然是正面主角,那麼站在對立面上的人自然是王道之。
讀書不成,沒有前途。即便是走別的道路,也沒有什麼本事。
至於,王家的權勢。
也不是加分項,而是減分項。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對於李言聞來說,這已經是深入骨髓的觀念了。
也就是說,正規的秀才舉人進士這一個體系上的人,就被李言聞高看一眼,李言聞的父親也是郎中,不過卻是一個居無定所的遊醫,李言聞小時候自然是沒有能力讀書的。所以對於兩個兒子寄以厚望。都希望讀書有成。
對於自己兒子如此,對於未來的女婿也是如此。
並不是說李言聞一定要將女兒嫁給高門大戶。但是他卻想將女兒嫁給讀書人。哪怕是窮了一點,只要學問好,就不是問題。他是可以幫襯的。
但是王家是什麼回事?
是當道士。
看似而今顯赫,但是李言聞從骨子裡看不起他們。根本是歪門邪道。正顯赫一時,卻未必有什麼好下場,就好像憲宗皇帝在的時候,封了很多斜封官,都是宮廷畫家,郎中等等。成化皇帝在的時候,這些威風赫赫不可一世。
但是成化皇帝一去。
這些斜封官一個好下場都沒有。
說起來,也才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在李言聞看來,這些道士未來的下場也是如此。
只是,看不上歸看不上,但此刻,這些道士們氣焰正凶,李言聞也不好得罪。他想了想,說道:“那王賢侄而今,在何處高就啊?”
就在李言聞想辦法拖延時間,然後找一個理由婉拒的時候。
李雲珍已經急速的從後院跑了出來,來到正在喝茶的周夢臣身邊,一把抓住周夢臣的手,說道:“大事不好了,有人要向我爹提親,該怎麼辦啊?”
周夢臣猛地吃了一驚,不過他到底還是鎮定,說道:“是誰?你知道嗎?”
李雲珍說道:“好像是王道之。”
周夢臣聽了這三個字,頓時有些坐不住了。
如果是尋常人,周夢臣還能想辦法讓對方知難而退。畢竟周夢臣而今與之前已經大為不同了,只要將事情說開了。想來武昌城中大大部分人家都會給周夢臣一個面子的。畢竟他們是結親不是結仇。
但是王道之就不一樣了。
王道之的後臺硬。根底在京師,周夢臣的是影響不到對方的。
更不要說,王道之也不是什麼好鳥。
吳縣令的下場,周夢臣也是知道的。而且周夢臣很擔心王道之事不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