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周夢臣知道自己的不足,決定揚長避短。
揚什麼長?
自然是周夢臣在科研上面的實力,他在後世,不過是走過一遍實驗室的殘次品。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未必能戴得上科學家的頭銜。而今卻不一樣,而今天下之間所有的技術方面的難題,周夢臣並覺得有什麼能難住自己的。
無非是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他決定他要做天下最大的技術官僚。
而大明最大的技術官僚是誰?
河道總督。
當然了,河道總督未必懂的治河,可以做一個管理者,但是真正想要治水有成,非得是當時第一流的治水專家不可。
第二日,劉天和就準備離開了。
一輛輕車,只有劉天和與自己的孫子,還有兩個老僕。周夢臣送他們去了碼頭,在碼頭上準備換乘船隻,從水路直接回到麻城。
劉天和說好了,不需要人送。故而來送行的人也只有這周夢臣一個人,李雲珍也僅僅是幫劉天和整理東西而已。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到了到了碼頭之上,卻發現這樣大不一樣,人來人往的碼頭已經被清場了,兩側都站滿了士卒。劉天和微微皺眉,隨即身形不動,但是那個不以生死為意,愛開玩笑的老人,頓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朝廷大佬的氣質。
“劉老來武昌,我沒有來迎接,而今要走了,豈能不來送啊?”幾個人走了過去,一個遠遠的說道。
周夢臣不認識這個人,但是認識他身後的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豐城侯世子李儒李子文。
那麼這個錦衣中年人也就不會是別人了。
就是豐城侯了。
劉天和對豐城侯不假顏色,說道:“豐城侯好久不見?看來在武昌呆的很舒服啊?怎麼,來我這裡耀武揚威?想嚇死我這個老傢伙嗎?”
周夢臣聽得出來,劉天和與豐城侯之間似乎有些不愉快。
周夢臣心頭急轉,忽然想起什麼了。
劉天和最後一任官職,就是兵部尚書。做的事情就是編練這京營。這京營是什麼地方,周夢臣雖然沒有去過北京,但也聽說過,這京營可是京城勳貴的勢力範圍。劉天和最後以告老歸鄉結束了這一件事情。
估計其中有一些不愉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