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母見禮之後,就下去安排飯菜了。
馮立將面子給周夢臣給足了,讓周夢臣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所謂登堂拜母,就是今日的行為,表示兩家為通家之好,不避女眷,如果之前,周夢臣稱呼馮立為馮世叔,還有幾分虛,但是經歷過這一件事情,卻是真的了。
只是他們來的太過突然,家裡準備不多。
還好周家在這裡也是生活了十幾代的老戶了,周母出門,東邊借一點,西邊借一點,再加家裡的雞殺了兩隻,再加上家裡本來就有的魚,也就所謂武昌魚,才算將食材弄齊了。不過,人手太少還是有些忙不過來,周母不得不請了幾個鄰居來幫忙。
這才張羅起來。
周夢臣這陪著客人,先是參看了一下鐘鼓樓。從下面的蓮花漏與三樓的景色,雖然不武昌城最高的制高點,但是在鐘鼓樓上觀景,也別有一番滋味。
等他們下來之後,雖然有些急就章。但是一桌酒菜算是做好了。
馮立夾著一塊雞肉,忽然說道:“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還須卻置蓮花漏,老怯風霜恐不鳴。這一隻雞,是我們進門的時候,看見那一隻嗎?”
周夢臣說道:“正是。”
馮立說道:“你周家的院子,雖然坐落在武昌城中,但是院落後面就蛇山。頗有一番野趣,正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再加上鐘鼓樓鐘聲長鳴,蘇東坡的詩,用在這裡,卻是在合適不過了。”
周夢臣心中暗道:“原來這是蘇東坡的詩。”他以為這詩是馮立作的,剛剛還想拍上幾記馬屁,一時間不知道從何拍起,這才頓了一下。否則這一下就露怯了。
這也沒有辦法。
周夢臣這三年熟悉大明,但是與真正融入士大夫生活之中,卻還是差了十年修行。否則別人說的什麼話,他就不大明白。
“不過,”馮立語氣一轉折說道:“這一餐乃是老夫人下廚吧。雖然老夫人廚藝高超,但是修身齊家乃是男兒之責,總就不能一直如此,大丈夫在世,當上榮父母,下蔭子孫,令尊起的名字,可是大有深意,飛熊當甚思之。”
周夢臣雖然對於一些詩句,不大熟悉,但是這話裡的意思還是能聽出來。
是委婉的勸說,周夢臣接受他的建議去國子監。畢竟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不管什麼才能,都只要在體制內,才能發揮出來。這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時候的現狀。
周夢臣也頗有感悟。
其實周家之前也是有兩三個傭人的,但是周父一場大病,將家底給敗空了,這才紛紛辭退。而周母年紀其實也不大,才四五十歲而已。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要安享晚年的時候了。周夢臣對自己這一輩子要做什麼,還有些猶疑不定,但是對於不能給母親更好的生活,甚至還比不上週父當初沒有生病的時候。
這一點,周夢臣是有些慚愧的。特別是他的作為,非但沒有讓周家富裕起來,反而陷入更多的虧空之中,周家而今大所有現錢大概只有三十多兩了。
周夢臣說道:“世叔教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