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年問我,要不要在這兒刻上我的名字。
我做人從不高調,回了一句“隨便”。
功勞不屬於我一人,光明法師和舞獅老頭也有參與。
宋年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該怎麼做。
宋年投資華林寺,為其改造,擴大地基。
從一個小寺廟,變成一個旅遊點。
這樣不僅僅可以吸引遊客,把新建的商場生意搞起來,還能讓開拓佛學文化。
至於舞獅的老頭,宋年為他開了一家舞獅館。
在佛學文化傳頌的同時,舞獅文化也不能落下。
兩者都能出現在紅白喜事,何樂不為呢?
忙完了一切。我把金錢劍,雙手奉還光明法師。
可光明法師不收!
“這法器,是從純陽道觀借來的,觸碰過你的血,由你還回去。”
我就說嘛,寺廟怎麼會有道教的法器。
原來是從道觀裡得來的。
不好這樣也好,畢竟我也是大半個道教弟子,去一趟道觀也無所謂。
純陽道觀並不在這個區域,而是另一個區。
從道觀名字來看。他們供奉的應該是純陽真君呂洞賓。
這是一個在繁華市區,街道拐角處的道觀。
若不是山門明顯,難以找到。
山門即是側門,步入道觀中,裡面的確很大。
純陽寶殿、文昌殿、慈航殿、元辰殿、鼓樓、鐘樓、地動儀……
純陽觀比華林寺繁華不少,至少這裡的佔地面積很大。
不少遊客前來上香。拜神、求籤。
步入山門,清幽寧靜,仿若隔世。
綠樹相依,少了一度陽光的灼熱。
光明法師並沒有告訴我要來道觀找誰。
佛教嘛,講究的是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