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她與孟祈雲的演練下,《陣法二》轉化已初見成效,並已開始記錄下來,形成了新的一本陣法了。
葉清彎起眉眼笑了笑,轉身來到蕭彧的書櫃前,想找本書看看,分散分散注意力。
她先是翻開一本《西涼遊記》看了幾頁,覺得甚是有趣便坐到書桌前看了起來。
許久,葉清覺得眼睛有點酸的感覺,便將書放下,研究起了書桌的構造。
這書桌左右兩邊各有幾個抽屜,她拉開其中一個,看到了裡面的文書,其中一份封面為《大蕭糧食通道調查》的資料引起了她的注意。
這書比平常的書來得薄,尺寸也是正常書的一半大小,看起來是隨意裝訂在一起的。
她將書拿起,看到冬梅端著茶壺進來,笑道:“你不睡會嗎?我是剛才吃得有點多,所以過來消消食的。”
“天氣熱,我不太想睡。”
冬梅將茶壺放到書桌上,為她倒了杯水,語重心長道:“小姐,你現在身上還有一個呢,要多休息休息的。”
“我知道的,只是今天沒有睡意,便過來看看書。”
說著,葉清將手中那本尺寸較小的《大蕭糧食通道調查》拿起,道:“我看看這個。”
方家是做食鹽的,曾經掌管著三條鹽道,也列入這糧食通道的,看看也無妨。
冬梅看著那本書,似乎覺得有點熟悉,卻又不記得在哪裡看過。
葉清喝過水後,便翻開書看了起來,冬梅坐在她的身後,拿起團扇輕輕地扇著。
午後的陽光,垂直地射著,書房外水車翻滾,涼潤的水汽調劑了幹焦的空氣,並沒有令人感到悶熱,反而增添了絲絲靜謐。
許久,葉清將書放下,不可思議地道出心中疑慮:“這不是朝廷編寫的,應該是有人調查得來的,怎麼會如此詳細呢?”
雖然冬梅對於國家之爭並不瞭解,但卻明白一個國家糧食通道的重要,於是道:“怎麼會呢?如果他國也會得到這本書,那不是容易滲入?”
“就是啊,不過從這調查來看,應該也有兩三年了,你看這。”
葉清將書遞到冬梅面前,指向其中一處繼續道:“這裡寫的沒錯,可卻是以前的,我們方澗鹽鋪這兩年已經改了,不再使用玉牌傳令了。”
冬梅從書裡抬起頭,道:“我們不用玉牌傳令這事,外人並不知道的,所以這裡所記載的也沒錯。即使現在有些店鋪的小二,也是不清楚的。”
“確實如此。”葉清託著兩腮,不再說話,繼續往後看去。
這時,冬梅一個激靈,她拉過葉清的手,聲音緊張:“我記得了,這本書以前在蘇州的時候見過,那天老爺夫人將族裡的幾個長老請來,說是要商討什麼應對之法,我那天跟著圓姨進去伺茶的時候看到過。雖然與這本書的樣子好像不太一樣,但書名確實是這樣的,也一般大小。”
冬梅的記憶一向不錯,她能準確說出來的,那必定不會有錯的。
葉清看著她,合上手中的書,喃喃道:“難道爹爹就是在那次之後,決定不再使用玉牌傳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