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靜女其姝從人依生> 第二十九章 抑鬱症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抑鬱症2 (2 / 2)

為了彌補靜姝的委屈,呂思喬承諾每個月多給靜姝卡里打原來靜姝工資的錢做以補償。

辭職前,靜姝的生活基本上兩點一線,白天上班,下班後回家帶娃幹家務。辭職後,靜姝基本上只圍著家裡轉,每天清晨起來去買菜、做早餐、喂孩子、帶孩子、做家務、給婆婆洗衣做飯等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瑣事。

婆婆腿沒骨折前經常帶著孩子去外面玩,現在只能坐在家裡,她便開始不停的嘮叨,就連不到三歲的小孫子都開始厭煩她的嘮叨,靜姝也只能硬著頭皮應付著,雖然內心是無比反感拒絕的,但善良的她也不自覺的同情婆婆,所以她儘量靠著自己的修養保持著禮貌。

日復一日的重複生活,靜姝越來越感覺自己變得毫無價值,曾經的各種理想在離自己遠去,每次跟呂思喬要錢的時候內心都十分難受,感嘆自己怎麼走到伸手向別人要錢的地步。而自己越來越活的像家裡的保姆。

呂思喬把她的付出也當成了理所當然,每日都一頭扎進工作中,在外看慣了光鮮亮麗的女性,放假回家看著身為家庭主婦的靜姝也忍不住各種挑剔。呂思喬吐槽她已經不化妝,每天穿著居家服,活脫脫的成了中年婦女,思想方面兩個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也徹底沒了共同語言,呂思喬再也不會跟靜姝講自己工作上的事,面對靜姝的抱怨,他也以冷漠的方式回應。

靜姝辭職後專職帶孩子,她也做了各種改正兒子壞習慣的計劃,但婆婆每次都是改進計劃的絆腳石,她不容許靜姝挑戰她的教養方式,兩個人常常為了孩子的生活習慣暗暗較勁。

靜姝在教養孩子方面也有了很強的挫敗感,也明白自己跟呂思喬的的關係也在一步步惡化,曾經的社交活動和愛好早已離自己遠去,

原本情緒一直低落的她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她也想去改變,但每天家裡的瑣事絆住她的腳步,她感覺自己越來越消極,越來越否定自己的價值,慢慢的她開始逃避外出,吳依約她多次都被她拒絕,上門看她也很快被她轟走了。

隨著情緒積壓,她開始發洩情緒,有時莫名其妙的朝兒子發火,引得婆婆跟她吵架,她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忍讓,跟婆婆三天兩頭吵架。婆婆腿好以後,讓她接著去找工作重回職場,但她已經完全沒有了信心,她內心開始逃避外面的生活,她感覺自己已經毫無用處。以前就睡眠不好的她,現在更加惡化,天天只能靠安眠藥助眠。

呂思喬也感覺到了靜姝的變化,他並沒有去反思靜姝背後變化的原因,也沒有想著去改善這種狀況。面對靜姝的歇斯底里和消極狀態,他只是看到了自己媽媽年輕時候的影子,第一個出現在腦海裡的念頭就是逃離,於是他減少了回家的次數,讓自己更加忙碌起來,雖然工作的賣力投入讓他深獲公司的賞識,但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正在走向深淵。

靜姝此時得了抑鬱症,正在自己的世界裡苦苦掙扎。

靜姝的狀況越來越不好,吳依發現了她的情況後,帶她去醫院檢查,看了多個科室都查不出什麼毛病,最後建議去看心理醫生。由於程孝則之前給自己的姐姐一家找過心理醫生,於是便推薦了給了她。

當靜姝被確診為抑鬱症的時候,吳依告訴了靜姝的婆婆和呂思喬,並告訴他們抑鬱症的病因、症狀以及治療方式。靜姝婆婆看著兒媳的狀態,內心有一些同情和憐憫,同樣身為女人,她很多方面也能理解靜姝,加上平日裡朝夕相處也有感情,雖然她沒法控制自己的性格,在內心的天平上永遠是偏向兒子一側,雖然靜姝不是單親媽媽,可兒子常年不著家,兩個人感情也越來越差,靜姝也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曾經自己離婚後的所有心酸,或許兒媳婦也有,有了這份共情,所以此刻她才真正的理解靜姝的不易。她也開始學著照顧靜姝,開始承擔起家務工作,當靜姝情緒不好時,儘量帶著孫子不要觸動她的情緒,也督促自己的兒子多回家陪陪靜姝。

但對於靜姝生病,呂思喬有些不以為然,他想不通靜姝為何會得抑鬱症,家裡的主要經濟重擔都擔在自己身上,孩子她媽媽在帶,她自己工作也輕鬆,岳父母也不需要他們負擔,整體來說,靜姝要比很多同齡女性壓力小,怎麼會得抑鬱症。

但想到靜姝的變化,他也不得不接受靜姝確實是病了的事實。心裡不免也有些心疼,也希望靜姝早點好起來,在經濟上也一直支援靜姝看病,但他沒有也不願意花時間和經歷還是陪著靜姝經歷整個治療過程,在他心裡,工作永遠是第一位,他不能停下來,公司需要他創造價值,家裡需要他提供經濟來源。

透過藥物控制及定期的心裡諮詢,靜姝的病情有所控制,醫生建議靜姝堅持鍛鍊身體、配合醫生傳授的療愈方法以及每天幫助別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等等方式來輔助治療。

靜姝治療的過程吳依大部分時間都陪著,她明白最初的階段是最難的,那段時間周內晚上她都住在靜姝家裡,每天早晚都拉著靜姝體育鍛煉,也讓靜姝婆婆白天拉著靜姝帶孩子去戶外玩。她也給靜姝報了公益組織的活動,陪著她去撿垃圾、做志願者,也陪著她嘗試醫生建議的療愈方法。半個月下來,靜姝慢慢的可以堅持這些事,吳依才放心去忙自己的事情。

在吳依的幫助下,度過了最開始治療這個最難的階段,靜姝開始獨立的去鍛鍊、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每天堅持療愈方法,也把自己的痛苦和想法寫了下來,每天看一些充滿正能量的電影,也堅持陪著兒子學習。

漸漸的,靜姝的狀況慢慢的有所好轉。睡眠好了許多,自己也沒有了過去那種可怕自殺的想法,一次次公益活動也讓自己找回了價值感。

在持續的心理諮詢治療過程中,醫生也建議呂思喬、靜姝婆婆和靜姝一起參與治療,因為人之所以抑鬱,一切的矛盾都始於關係,夫妻關係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她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醫生告訴呂思喬,他們的婚姻生病了,需要對他們的婚姻親密關係做治療,還有婆媳關係。

對此呂思喬十分拒絕,他想不通為何自己的老婆得了抑鬱症,還要他和自己的母親也要參與治療,甚至也不相信醫生能治好靜姝,他也不願意花時間在這上面。或許如果呂思喬懂得關係的重要性,他們的婚姻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地步,靜姝更不會得抑鬱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