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房子裝修完後,呂母的心思也發生了變化,一來她感覺自己現在身體確實不如以前,身邊的朋友也勸她該回家帶帶孫子養養老了,二來她覺得兒子買的房子,以後靜姝爸媽跟著兒子一起住,自己倒像個外人,三來幾次週末她來看孫子,看到親家母和兒子一家相處的其樂融融,孫子只粘著外婆而不要她這個奶奶,她內心無比的落寞和妒忌,兒子原本是她的所有,現在兒子和孫子似乎都跟親家母家親了,她內心極不舒服。她卻從來沒想過靜姝父母的付出,或許在她心裡,家裡主要靠兒子賺錢,靜姝只是嫁進來的媳婦,對於靜姝的父母只是客人,而她才是家裡的主人。
有了這般心思,呂母就告訴呂思喬,她老了再也幹不動了,身體也大不如前,醫生建議她在家休息,她現在想通了準備辭職回家帶孫子,也好讓親家多休息休息,總不能一直麻煩親家。
呂思喬聽聞母親現在身體不好,一向孝順的他也覺得自己現在成家立業,也到了母親享福的時間了,於是也沒有跟靜姝商量就答應了。後來告訴靜姝也只是通知靜姝而已,靜姝很生氣,在自己最需要照顧的時候自己的婆婆一直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現在房子裝修好了,孩子相對好帶一些了,婆婆提出要來帶孩子,她說了自己的各種怨言,呂思喬雖然也感覺靜姝說的也有道理,但他內心無法違背自己母親的話,於是兩個人最後吵了起來。
靜姝媽媽也不想女兒為難,就同意回老家了,她告訴呂思喬,靜姝爸爸一直一個人在外打工,她回家後兩個人一起還能相互照顧,也給了小夫妻兩一個臺階下,但內心還是擔憂女兒未來受苦。
和婆婆住在一起後,靜姝兒子因為跟奶奶比較生疏,所以一直粘著靜姝,每天靜姝上班離開時孩子哭成個淚人,靜姝心如刀絞,只要她回家孩子就不讓奶奶抱,靜姝沒有一點喘息機會。
平日裡呂思喬週末才回家,大部分時間都是靜姝和婆婆在一起相處,靜姝每天奔波在家庭和公司之間,甚是辛苦,比起懷孕時,現在婆媳矛盾更讓她疲憊。呂母也疼愛自己的孫子,但是強勢性格的她從來不像靜姝媽媽一樣凡事跟靜姝商量,很多事她自己就決定了然後通知靜姝,兩代人育兒肯定有觀念差異,呂母很多時候也比較堅持自己的意見,這讓靜姝苦不堪言,好在靜姝脾氣比較好,對婆婆百般忍讓,難受時就跟吳依吐吐苦水,偶爾也跟呂思喬抱怨,呂思喬都只會勸靜姝多擔待一些,呂母也會跟兒子打靜姝小報告,呂思喬雖然也會幫靜姝說話,但也會因自己媽媽的抱怨而數落靜姝,靜姝因此生了很多悶氣。
自從孩子跟奶奶熟悉以後,婆婆總有意無意的“霸佔”兒子,靜姝下班後急切的跑回家想抱抱心心念唸的兒子,但婆婆總有意無意的不讓她抱,而是讓靜姝做飯做家務,而且還經常當著靜姝的面問孫子跟誰最親,然後自己自言自語的回答當然是跟奶奶親。靜姝感到深深的憤怒,感覺自己的兒子被婆婆剝奪,她有時硬把兒子從婆婆手裡搶過來,婆婆就不樂意了,靜姝才抱了一會就被婆婆接了過去,美其名曰靜姝上班辛苦,如若真的心疼兒媳辛苦,但卻沒幫兒媳分擔過一點家務。
晚上靜姝躺在床上,聽著次臥婆婆跟兒子的嬉鬧聲,她內心越發的傷心,在這個家她似乎就是個外人,就連自己最親的兒子現在似乎都不屬於她,她也努力跟婆婆溝通,但婆婆總以為她著想的各種理由推脫,而呂思喬就像遊離在家庭之外的人,想著以前兩人在一起的甜蜜,可有了孩子後就全變了,現在婆婆來了之後,婆婆和呂思喬還有兒子嫣然像一家人,自己就像他們家的保姆,她的付出再也不被肯定,她的痛苦再也沒被看見。她想著自己媽媽在的時候她是多麼幸福。
週末呂思喬回家,呂母總是給兒子做各種好吃的,對兒子各種噓寒問暖,給兒子洗衣服,收拾行李,也就這個時候靜姝才能獨享與兒子的兩人時光,所以在呂思喬眼裡,變成了靜姝挑剔自己的母親,自己母親忙裡忙外自己的老婆反而不理解。而在靜姝心裡,平日裡自己再忙也沒見婆婆給自己燒一頓好吃的,家務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一向性格溫順的靜姝也不想在老公面前發作,她把這些都悶在心裡,把注意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她很珍惜跟兒子獨處的時光。她也想過一家三口獨處或者出去逛逛街,但只要呂思喬週末回家,婆婆便想盡各種辦法把呂思喬留在自己身邊,靜姝把一切看在眼裡,內心說不出的苦悶,
起初呂思喬也跟自己的母親委婉的提過,呂母只會數落自己兒子不體諒自己帶孩子的辛苦,有了媳婦忘了娘,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反過頭來只能勸靜姝想開點。多次反覆之後呂思喬感覺靜姝變的越來越作,跟以前那個溫柔賢淑的她判若兩人,所以還沒等靜姝抱怨呂思喬都會批評靜姝。
約吳依一起逛街散心,向她大吐苦水成了靜姝排解鬱悶的唯一方式,她從未跟父母講過,因為她不想父母擔憂,自己至今沒有給父母分擔過什麼,現在更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所以只能自己扛下所有。
兩個人慢慢的從彼此不理解,久而久之變成了冷戰。每天影片,呂思喬大多都是看看兒子,在電話裡各種逗兒子,問候母親,到了靜姝這裡,簡答幾句話就結束通話了,漸漸的兩個人溝通的也越來越少,靜姝在痛苦中自我掙扎。
對於靜姝的處境吳依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忙,她私下找過呂思喬,提出希望呂思喬可以考慮換份工作,和靜姝在一個城市,這樣就能做好靜姝婆媳的調和劑,可呂思喬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了,他放棄不了自己的工作,因為他的工作在上升期,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看著自己成家立業一步步實現了,這是他兒時給自己母親的承諾,現在他怎麼能放棄,而且他也要證明自己不比那些家庭完整的同學們混的差。還有一種潛意識就是他不願意加入到家庭的矛盾中來,他無法忤逆自己的母親,沒法做他們之間的雙面膠,而且他一直也想逃離母親對自己的掌控,妻子對自己的依賴給他也是掌控的感覺。他覺得自己支撐著家裡的經濟,他也在負應負的責任,他也活的很累,為什麼她們都不能多理解自己一點,能相互體諒遷就一點,唯一能讓自己活的輕鬆一些的就是逃離這個家庭。
吳依無法說動呂思喬,只好改變策略,建議呂思喬讓靜姝媽媽來帶孩子,她母親可以搬出去住,這樣也少了許多矛盾,呂思喬同樣是拒絕,他明白自己母親的心思,而且他也知道他母親現在離不開自己的孫子。最後他給出的建議是:讓靜姝辭職帶孩子,自己的母親可以租住在同小區。吳依很是生氣,因為呂思喬百般讓步的建議居然是犧牲靜姝的工作來緩和矛盾,兩個人的溝通最後也不歡而散,呂思喬生氣之時奉勸吳依不要太插手別人的家事,吳依考慮到靜姝的感受,她並沒有告訴靜姝這一切,隨後她除了傾聽靜姝的傾訴外很少插手他們的家事。
吳依的一些建議反而讓呂思喬覺得靜姝一直在排斥自己的母親,在外抹黑自己和母親的形象,他也開始抱怨靜姝,說她生完孩子後變得挑剔刁鑽,這背後當然少不了呂母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