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第一匠戶> 第四十三章 仗勢欺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三章 仗勢欺人 (8 / 8)

林近提筆寫道:

“其一,精選種子,這是必不可少的。”

“其二,想辦法補充地力。”

“其三,除草及防治病蟲害。”

“只要做到這三點就可以恢復原來的產量,做的好也可能超過原來的產量。”

王珪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一二,“官家可有補充地力的方法?”

林近聞言無奈,又在紙上畫了個豬圈的圖紙。

紙上畫的是一個長方形的建築,一端是豬舍,中間是化糞池,另一端是人用廁。

林近寫完才解釋道:“此為豬圈化糞池,豬舍用來養豬,中間的池子深五尺,用來儲存糞便,另一端則是人用茅廁。”

王珪疑惑道:“此時農人們都是以糞便做肥料,官家這樣設計有何不同?”

“這叫化糞池,也叫做漚糞池,不同的是其中可以新增一些秸稈,草木灰等物,經過幾個月的漚制,其肥力非常強大,每年施兩次肥足以補充消耗的地力。”

林近又在紙上寫了漚肥的方法,才交給王珪。

“將此法推廣天下,明年必然是一個大豐收。”

王珪如獲至寶一般藏進袖中。

林近又道:“只是如此一來大宋的豬會多出很多,來年豬肉必然會降價。”

王珪愕然,“為何?”

林近哈哈笑道:“百姓需要糞便補充地力,養豬無疑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豬隻要吃些青草和剩飯、剩菜、泔水就可以了,但是大宋只有窮人才吃豬肉!”

王珪道:“豬肉腥羶味太重,所以吃的人少。”

林近不知道此時養豬會不會騸掉,但是腥羶味太重肯定是沒有閹割幼崽。

“養豬也是一門技術,豬在幼崽時要閹割,長大後才沒有腥羶味。”

大宋說吃肉,指的是羊肉、牛肉、豬肉,羊肉是從西北和遼國買來的,所以價格很貴,是有錢人才吃的起的。

牛是禁止屠宰的,只有牛意外死了或者老死了,在衙門備案後才能殺了賣肉,而豬肉是普通百姓吃的。

此時養豬大多數還不懂得閹割幼崽。

只有蘇軾研究出東坡肉後吃豬肉才興起,到明朝豬肉才上了宴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