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
終於又有了新的軍情傳來,折姜會一夜之間被破,兩萬西夏守軍全部被殲滅。
戰爭的天枰再一次的向宋國傾斜了。
范仲淹帶著三萬禁軍在金臺的幫助下拿下了折姜會,按照狄青信裡的意思,只留下了五千守軍,便直接開拔上了折姜會後面的大羅山。
狄青看著地圖笑道:“圍三缺一,看李元昊如何選擇。”
林近搖頭道:“目前我們有兩個選擇,一
是與範公、劉元合兵一處與李元昊的十五萬大軍決一死戰。二是向鹽城方向派出騎兵騷擾對方的糧道。”
狄青聞言點了點頭,“林經略的意思是?”
“我們是十六萬兵力,李元昊是十五萬兵力!相差無幾,接下來狄都總會如何選擇?”
林近自然是傾向於後者的,他不想死太多人,但是狄青不一樣,狄青想滅了李元昊這十五萬兵力,徹底將李元昊打回鹽州去。
狄青道:“我準備合兵一處攻打溥樂城,還是用投石戰術,李元昊要麼出來與我們決戰,要麼自己乖乖退走。”
林近點了點頭道:“我去大羅山見一下範公。”
李元昊和拓拔野此時也在緊鑼密鼓的商議著接下來的戰事。
李元昊是不可能退走的,此時兩者兵力相當,在大羅山下一戰定勝負未嘗不可。
他有信心帶領西夏騎兵將大宋的十六萬軍隊打敗。
吳昊道:“陛下,范仲淹此時帶領三萬軍隊佔領了大羅山,我們何不派出兵力將其堵在山頂?”
李元昊沉聲道:“萬一對方支援呢?”
“我們與宋國兵力相當,只要先殲滅范仲淹的三萬軍隊,局勢便會逆轉,何況溥樂城和萌井離大羅山更近。”
李元昊看著地圖一通比劃隨後哈哈大笑道:“軍師說的在理。”
“臣願意帶兵前往。”說話的正是靖塞軍的拓拔野,大羅山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林近帶著兩千五百名黑雲鐵騎去了大羅山見范仲淹,而此時拓拔野的六萬靖塞軍也在整裝待發,準備將范仲淹所率的三萬兵馬殲滅。
林近見到范仲淹後沒多久便有斥候來報,有西夏軍隊往大羅山方向來了。
林近問道:“多少兵馬?”
斥候道:“五六萬人,看旗子應該是靖塞軍。”
林近讓范仲淹帶兵上大羅山也是考慮到大羅山易守難攻,西夏人即便想要偷襲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他沒想到西夏人會這麼瘋狂。
與此同時耀德城裡的狄青也收到了訊息,清遠城裡的劉元離萌井很近他知道的更早,但是劉元手裡的兵只有一萬騎軍,餘下的皆是步軍,他想要出城援助大羅山必然會慢對方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