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點了點頭道:“製作一個比弓更好用的工具出來,要多長時間?”
“五天,五天時間我們肯定能做出來。”
林近道:“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們了。”
彈棉花的工具知道原理問題不大,接下來就是收購棉花了。
西北人種木棉主要是為了取暖,冬天沒棉花取暖這裡的人怕是都要被凍死了,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種點木棉,即便是牧民也不例外。
第二日林近便吩咐侍衛在門口擺下攤子收木棉。
“城主府裡大量收木棉,誰家有多餘的拿出來賣呀!”
“收購木棉一斤一百五十文!”
鳴沙城裡有五六萬百姓,每家拿出幾斤來賣就能有上萬斤。.
沒多久鳴沙城城裡的百姓們瘋了似的抱著棉花往城主府跑。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要造反呢!
木棉雖貴但是一斤一百五十文簡直是天價了,要知道此時鳴沙城裡一百五十文錢夠一家幾口一個月的伙食費了。
很多人都願意賣,還生怕自己的賣不掉,賣上三五斤木棉的錢足夠這個冬天全家的吃用了,傻子才不賣呢!
林近的無心之舉卻實實在在的收了一波民心,大宋的口碑在這些西北人眼中產生了急劇的變化。
幾日後林近院子裡多餘的房間都被塞滿了棉花,門口還貼著幾張大字,禁止煙火。
隨後城主府的門外又貼出一張告示。
有人問道:“誰認字?說說上面寫的什麼?”
一個商人打扮的人說道:“還是收木棉,價格漲了十文,上面寫著有多少要多少。”
一個老漢嘆道:“哎呀!虧大了,俺家剛賣沒了,今年就剩了幾斤全都賣了,怎麼就漲價了呢!”
“明年再賣唄!上面寫著全年收購。”
老漢問道:“真的?”
商人點頭道:“真的。”
“明年多種點!”
商人眼珠子一轉問道“老人家你家留棉種了嗎?”
“留了,俺家每年都留一些,不種木棉冬天不得凍死。”
“多不多賣給我幾斤吧!”
“幾斤?”
“俺們留種都是按粒數的,哪裡來的幾斤棉籽給你!”
商人無奈的點頭離開了。
林近正在書房裡和幾個女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