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第一匠戶> 第二十八章 又起風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八章 又起風波 (3 / 3)

趙禎對此很是心動,要知道兩個月之前他還動了遷

都的心思,對照張茂實信中寫的內容,趙禎很堅定的接受了林近的意見。

三座大城,每城駐軍五萬,隨後再將大名府與澶州如此擴建,那契丹人的騎兵就很難再威脅到汴京城了。

如果再將滄州、雄州、霸州的關隘一一擴建,河北路真的就不再是拖累了。

趙禎雖頂住了壓力,但是文官們並沒有就此放棄,不能從官面上打擊林近,那就打擊他的生意。

有人提議收了林近的錢行,理由是股票一事理應如四川交子一般收歸國有。

更有人提議說要收了釀酒作坊和玻璃作坊,理由是事關一國賦稅和軍事機密。

然而這兩件事一提出來,朝堂上立刻分成了兩派,沒有持有釀酒作坊和林家作坊份子的人,堅決要收歸國有。而持有這些作坊份子的人則堅決不同意這件事。

趙禎本人同樣也不太贊同這件事,因為他明白這些生意離開了林近很難賺到什麼錢。

趙禎不知道的是,林近此時持有的股份已經非常少了,即便收回來也沒多少錢,大多的份子已經透過投資錢行賣給了普通百姓或者官員。

按理說將這些作坊收歸國有對三司是最有利的,然而三司使葉清臣也不同意這樣做,這讓很多朝中官員開始摸不清頭腦了。

林致遠何時有這麼大勢力了?曹家替他說話,高家替他說話,更有許多文官替他說話,官家也偏幫他,但是三司使沒理由拒絕此事啊!

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最讓人吃驚的是以前一直統一口徑的諫院,此時已經分成了兩派互相在朝堂上噴起了口水。

在定州的林近很清楚幾家作坊的股東都有誰,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朝廷中這麼一鬧股價幾天就能跌去一半,甚至更多,林近不相信這些股東不心疼,不過這也是抄底的好時機。

大宋皇城御書房裡,趙禎與幾位宰輔湊到一起商量著解決方案,此時都感覺得不可思議了。

在座的重臣,多多少少都拿著點林家作坊和酒坊、錢行的股份。

此時朝中宰輔,晁宗愨病逝,晏殊與呂夷簡、章得象三人任同平章事,其中呂夷簡兼任樞密使。而王舉正仍任參知政事。

顯然此時呂夷簡更加得趙禎信任了,林近想擠走章得象換上晏殊的想法並沒有成功,也許是趙禎覺得這樣更好制衡呂夷簡吧!

御書房裡六人都不知道如何開口開啟這個話題,畢竟這涉及到了自身利益,有人反對有人支援。

趙禎思來想去還得三司使葉清臣來開這個頭,“葉愛卿,三司對此事是什麼看法?”

葉清臣回道:“如此做得不償失,更是失信於民的做法。”

晏殊道:“確實如此,真要如此做朝廷在民間的風評會很差。”

葉清臣顫抖著道:“此事如今吵的沸沸揚揚,釀酒作坊的份子已經從五十貫跌到了二十貫,林家作坊與林家錢行、中央錢行的份子都跌去了不少,這些錢都是國庫的啊!”

章得象道:“葉司使不會是在危言聳聽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