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永娶的是趙禎的姑姑賢懿公主,此人更是一位文武全才,以一個駙馬的身份做到樞密副使,在大宋是少有的情況。
章德象聞言也道:“老臣贊成王樞密所言,需先做好防備,此事本就錯不在我方,介時且看遼皇到底是何打算,再論不遲。”
顯然此時朝中諸位大佬都覺得這件事影響太大,稍有不慎雙方就非常可能爆發戰爭。
林近當然知道此事是很嚴重的政治事件,朝中諸位宰輔此時已是沒有任何辦法,只等著看遼國那邊會作出何種應對,然後再想對策。
此時趙禎卻撇了撇林近,他總有種感覺,只要是涉及到林近的事就沒有過小事情,遼國使團先是被趕出汴京城,其後又都死在林家的農莊,都是與林近相關,處處都透露著可疑。
趙禎見幾位宰輔沒有好的意見,便對著林近問道:“林近你來說說,此事如何應對?”
林近怎麼會操心那麼多,他只要保證自家安全就滿足了,朝中大事自然有幾位大佬解決,但是見趙禎問起又不得不回。
林近躬身道:“官家,草民只是一介白身豈可妄談國事。”
趙禎對此言卻是不信,又道:“你且說說,朕恕你無罪。”
幾位宰輔也並未出言阻止,主要此時他們幾位確實也沒有好的辦法應對此事,想聽一聽這少年會怎麼說。
林近一本正經的道:“事已至此全力備戰便是。”
“若是如此朕還需問你!朕與諸位宰輔又焉能不知!”趙禎顯然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
“草民覺得,既然官家已打算與西夏議合,不如就儘快促成此事。而遼國與西夏本就早生嫌隙,遼國更因興平公主之死,怨恨李元昊久已,李元昊也必然明白繼續與我大宋耗下去,也只是空耗國力,到時面對遼國的報復便會無力支撐。”
林近清楚的知道歷史上,大宋與西夏在邊陲僵持多年敗多勝少,李元昊數次打贏後仍派使節來汴京求和,正是因為國力不濟,雖是勝了確沒得到多少好處。此時的李元昊是需要大宋承認其所建立的西夏國,而興平公主的死也是在向遼國表明他李元昊立國的決心。
大宋與遼國雖是比此時的西夏強大不少,但是李元昊以一己之力建立西夏國,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梟雄人物,此人在軍事上的才能,不是大宋官家趙禎和遼皇耶律宗真能比的。一個是開國之君,另外兩個只是守成之君,又怎麼能與其相提並論呢。
趙禎不信,與西夏打了四五年幾乎是慘敗收場,耶律宗真也不信,親自出兵討伐西夏更是大敗收場,隨軍的許多皇族更是成為了西夏的俘虜。
西夏立國之勢已成,耗費國力與其死磕實為不智,當然林近是依靠前世的歷史知道這些,趙禎與朝中諸位大人卻是不知道的。
“你還是堅持你之前所言?”趙禎問道。
“官家,西夏剛剛立國不足三年,又一直與我大宋交戰,國內無論財力與人口早已空虛無比,此時李元昊絕不可能幫助遼國一舉滅我大宋徒為他人做嫁衣的。”
呂夷簡此時開口道:“如此便任由那李元昊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