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指的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創作技法。其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如人世間至死不渝的愛情,相愛的兩人生死相隨,纏綿至極。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前世,美國作曲家兼鋼琴家喬治•溫斯頓依據《D大調卡農》改編並演奏的《卡努變奏曲》深情自然,旋律和聲音極富現代新世紀音樂的心靈風格,直入人心。收錄在他的專輯《十二月》中,也是他最著名的一張專輯。
劉方當下所彈奏的正是喬治•溫斯頓版本的《卡努變奏曲》。
底下很多人從鋼琴的第一個音符響起的時候就已經閉上了眼睛。他們都是搞藝術的,藝術都是相通的。
電視機前很多人也在鋼琴的第一個音符響起的時候就已經閉上了眼睛,這點西方各國的民眾音樂素質要普遍高一些。
此刻,聽著劉方演奏的這首曲子,不管是幸福或不幸福的人,都體會到了一種淡淡的憂傷發自內心地油然而生,樂曲聲卻又攜帶著一絲甜蜜和安靜。就像對一個逝去的人生伴侶,有回憶、有甜蜜、有憂傷和安靜。
有的人已經潸然淚下,這些人中就包括了依靠著頒獎席在聆聽的老皮埃爾,也包括了電視機前的陳茜。
當劉方彈奏的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的時候,全場寂靜無聲,大家卻還沉浸在剛才的情緒之中,而無法自拔。
猛然,有人反應了過來,掌聲響起,然後又喚醒了老皮埃爾等眾人,掌聲一下子猛烈地刮過了電影宮,衝向了天際。
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也不由自主地紛紛鼓掌,似乎自己就在現場一樣。
劉方趕緊起身,鞠躬向大家致謝。
當老皮埃爾向劉方走過來的時候,劉方發現老頭臉上還留有沒擦乾淨的淚痕。
老皮埃爾緊握著劉方的手,感激地道:“劉方先生,非常感謝你的音樂。你的音樂是最棒的,是靈魂的交流,非常感謝你的即席創作,讓我們的電影節有如此美妙的時刻。”
劉方也感謝了戛納電影節對自己的厚誼。
因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名頭,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都直播了這次頒獎禮。這下子,不僅僅是《山楂樹之戀》引發了轟動,劉方更是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卡努變奏曲》一夜之間一下子就火爆了。
西方各國網上、媒體上也是好評如潮。
“從來沒有哪一首音樂能象劉方的《卡努》,準確地說,是劉方的《卡努變奏曲》,讓我如此瘋狂地迷戀,它可以伴隨我生命過程中的所有快樂與憂傷。”
“我一直在不斷迴圈觀看這段影片,可還是想聽,邊聽邊流淚。”
“買嘎的,這個音樂有魔力。好像就是那麼不斷重複的音節,卻產生了奇妙的效果。”
“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穿透脊骨的顫抖,直達靈魂。”
“不知道怎麼的,這麼節奏緩慢的樂曲居然讓我一遍遍不斷想去聽,想去聽,再去聽……”
“我一遍遍聽,一遍遍流淚,我想到了自己的亡夫。”
“這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我確定他肯定是!”
“這個音樂家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厲害,這是我聽到的他的第四首非常厲害的音樂作品。他真的很厲害!”
“我走不出這首音樂的怪圈了,一直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