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
劇場裡躁動了。
學生在躁動,是因為這說的好像就是自己,引發了學生的共鳴。
家長在躁動,是因為既有自己的回憶,也有對這首歌曲旋律的認可。
老師躁動了,對學生心理深有體會的他們最有發言權,學生們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專家躁動了,這旋律很牛逼,居然是自己不熟悉的種類,卻那麼好聽。
歌曲如一幅圖畫,稚童在課堂上坐立不安,一遍遍偷偷仰望著窗外,羨慕著高大的學生,羨慕著可以玩樂的鞦韆……
如詩如畫,就這樣呈現在眾人眼前。
這些專家目瞪口呆了。要不要這麼優秀,要不要?
那些孩子、老師和家長也都興奮地有人呼喊起來了,甚至有一個大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在劇場吹響了一聲嘹亮的口哨以表達自己的興奮——這是我們的歌,這是我們的歌啊!
當張教授的手臂在最後的一揮再慢慢收攏後,音樂結束了。
“譁”,掌聲不可遏止地在劇場內響起,孩子、家長和老師們全都一臉興奮的臉色在激動地拍著巴掌。有之前那個學生的口哨表率,此刻,口哨聲也不絕於耳。
陳茜此時也坐在下面,她一臉震撼地看著臺上的兒子。歌詞好嗎?這個她當初看到譜子的時候就知道。歌曲優秀吧?自己作為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也早就下了定論。可是,當她坐在那裡聽兒子和樂隊真正地演繹的時候,她還是被震撼了。真的,真的,好聽死了。
當陳茜從那震天的掌聲和口哨聲清醒過來的時候,她也漸漸下了決心:不能把兒子束縛死了。他有自己飛翔的天空。自己兒子之前的經歷已經告訴了她,按照兒子他自己的腳步走,千萬元已經到家了。兒子,唉,還是隨他吧。
張教授很興奮很興奮,就好像這是自己的一部作品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也換得了大家的認可。他看向了那些老朋友,所見都是一臉的震撼和羨慕,他滿足了。不,還不能滿足,要把這個孩子帶到中央音樂學院,最好做自己的學生。
張教授有無限的憧憬。
音樂圈都三三兩兩地,很快就得到了訊息——琴島市的青少年文藝匯演中出了一個妖孽。
齊魯衛視臺有著自己的合作圈子,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當晚的省內新聞幾乎沒有剪輯地播放了劉方演唱的《童年》作為對琴島市青少年活動的主題報導畫面。
而琴島臺則是完整地在當晚播出了青少年的彙報演出。
轟地一下子,這首歌曲就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了四面八方,甚至有技術高超的計算機高手把這段影片扒到了網上。
於是,《童年》在這個世界大火特火。
有細心的觀眾注意到了,詞曲作者和演唱者都是劉方,甚至歌曲編排也有劉方的名字。因為是青少年的彙報演出,字幕也有專門介紹表演者的年齡。於是,這個世界再次轟動了。
隨著新聞記者的跟進,這個劉方又被深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