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梳理和調整,傳媒公司總算理順了內外事務,就等著試運營一段時間後,重新掛牌上市。
8月中旬這天,米國國家廣播在紐約的總部,正舉辦一場特殊的招商會議。
百萬大贏家前後準備了2個多月,總算就要正式錄製。
但在錄製之前,李長亨可不會忘了先招廣告商。
而且這次因為不用擔心電視臺有人搗亂,李長亨並沒像公司合併之前,穩妥的只承諾新節目收視率是800萬。
而是直接對外說,新節目的目標是1500萬的收視率。
會議現場頓時亂哄哄起來。
坐在李長亨身邊的安德烈,作為百萬大贏家節目的負責人,兼電視臺的執行股東。
聽到2千萬的目標後,欣喜和驚嚇之餘,很快偷偷的翻了個白眼。
目標這個詞,可不是保證,而是預期。
但就是這種沒任何保證的話,卻讓在場的企業負責人們,激動的心跳都加速起來。
這年代除了橄欖球外,也就棒球總決賽的收視率,能超過2千萬。
至於籃球總決賽,能有800萬就不錯了。
所以,李長亨報出的只有同意1500萬收視率2百萬美金,才能參與之後的競價的底價。
和超過2千萬每期3百萬美金的報價,一下子讓在場的企業覺得這價格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於超過3千萬收視率,則6百萬美金的階梯報價,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
但要是真達到這個收視率,那就不比橄欖球總決賽的收視率差多少了。
而橄欖球總決賽只有一場,百萬大贏家卻9月到次年4月的這八個月內,每個星期六都會播出。
6百萬的報價雖然比橄欖球的廣告費要貴至少3百多萬,但在場的嘉賓自己會算賬。
不過這報價,直接把9成以上的公司排除在外。
畢竟就算沒人競價,僅僅以300萬和600萬的價格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