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如何抓到理查德的證據,肖哈特一點都不擔心。
作為米國國內權責最大的執法機構,有的是辦法和手段,想迫使一個普通人自亂陣腳。
當天肖哈特就帶著兩個同事,當著等在理查德家外的大量媒體的面,走進了理查德家。
一下子,本來因為凱西的一篇報道,對理查德還只是懷疑的媒體和民眾們,瞬間覺得他肯定有問題。
而且因為凱西在扭約時報上的報道,讓無數媒體和記者為了效率,為了出名,而急於找到新聞爆點。
當然,媒體不會直接就說理查德是罪犯,但他們可以用誤導性的文字、語言,暗示理查德有大問題。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把他形容成頭號嫌疑犯。
而嫌疑犯這種字眼,即便律師去告媒體,也沒法告贏。
但卻實實在在的誤導了民眾。
普通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判斷,但面對無數媒體異口同聲的報道,下意識就會認同媒體的觀點。
畢竟你沒問題的話,FBI為什麼要上門帶你去總部接受問詢和調查?
僅僅只是一天時間,理查德就從英雄變成了人人議論的兇手。
當初敬佩和感激他的民眾,對他的報道有多肉麻的媒體,像急於證明自己有多正義一樣,調轉頭來對理查德的態度和言論就有多惡毒。
即便站在背後操控一切的李長亨,看到手下收集的言論,還有新一天媒體的報道,都有些有腳冰涼的感覺。
不過這也堅定了李長亨,必須掌握一家超級媒體的念頭。
肖哈特為了加快結案,見到理查德時直接用欺騙的手段,假意邀請理查德去FBI拍攝一段,專門為新手探員講解發現可疑包裹時,如何正確處理的宣傳片。
理查德對此當然不會拒絕,不僅是他內心深處,希望自己能幫到警察或者FBI之類執法機構。
還因為這種宣傳片拍出來後,可以側面證明自己沒罪。
同時對即將出版的個人傳記的銷量,也有一定的幫助。
可到走出家之後,理查德立馬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
記者可不會管FBI到底為什麼找他,圍著他就問FBI是否已經掌握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