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次級抵押貸款的收益,還只是第一筆。
就李長亨想到的,就還有保險公司為這些債券投保,評級機構5萬、十萬美金一份的對打包債券產品的評級。
還有為了拿到更多國債,做基金認可和接受次貸產品的保險槓。
大量幫聯儲把印出來的美鈔,貸給投資者,就能又賺兩份交易費。
而貸款給投資者的合同,挑出還款能力低的垃圾合同,和國債、黃金、石油,等現貨合約打包。
再用還款能力優質的合同,和其他垃圾債券組成第二種金融產品,交給評級機構評估。
輕易就能讓花旗銀行,把債權和風險轉移給投資者,並且還從交易種又賺一筆交易費。
當然,有人會說,石油、黃金會漲,花旗拿出來賣掉會吃虧。
但花旗可是商業銀行,不僅能吸納存款,還有投資銀行的所有功能和權力。
今天上午拿出1千萬的黃金、石油合同做組合債券,下午花旗就能在市場裡以比次貸交易費低的加價,買回同等數量的現貨合約。
也就是說只要黃金和石油不跌,花旗能一直賺交易費和差價,上下通吃。
甚至把嘴咬向聯儲。
不過,為了保密,多吃一段時間這種模式的盈利,還是放過聯儲。
畢竟,控制聯儲的勢力除了花旗外,其他資本也不是傻子,時間久了想察覺不到都不可能。
好在,這年代米國人因為當初幾大財團,無限制的膨脹,對金融機構的管控一直都很嚴。
金融衍生品的危害,肯定不會像幾十年後那麼嚴重。
而且,它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銀行沒想到把垃圾債券和優良資產做組合,蛋糕做大,賺取比優良債券更多的交易費。
至於最後誰會受損,那肯定是米國政府和普通人。
而良心、道義之類的問題,資本家可不管這個。
更何況,維持米國人高信貸,高品質生活的,往往就是華爾街這群吸血鬼。
投資者恨不得弄死自己的投資經理、基金經理,無非是遇到金融危機。
可等牛市時,米國韭菜們又會像蒼蠅一樣,追捧那些能賺到錢的華爾街精英。
所以說,既然入市就要做好虧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