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由李長亨主動挑起的輿論風暴,很快就因為不僅有民眾基礎,又有資本家在資金上的支援,更有全國性質的媒體參與。
抵制島國貨的浪潮,在東西海岸升溫的同時,很快就有了向米國中部,南部蔓延的趨勢。
這下島國人很快就認識到,這事要是沒處理好,今後幾個月,半年,甚至好幾年內,島國的產品都別想在米國暢銷。
而且,最關鍵的是,如何讓亨利李閉上嘴。
可島國人再次落後一步,還沒和李長亨接觸,就已經有媒體開始翻出三十多年前的戰爭。
甚至這兩年一次沒找到買家,和投資者的米高酶,私下裡傳出正在找編劇,撰寫《偷襲珍珠港》、《決戰中途島》和《血戰重繩》的劇本。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米高酶在向李長亨示好,但米國民眾可不管這些。
在這個全民都因為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失業率暴增的70年代,對付被栓了鏈子的島國,不僅能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直全民性質的娛樂活動。
米高酶更是巴不得這事越傳越熱鬧,不僅能收穫米國民眾的關注度,說不定還能得到李長亨的青睞,再次開啟和聯美的合併談判。
至於聯美的市值,已經3億美金比1億不到,遠超米高酶的事。
米高酶的股東此時根本沒心思管那些,反而巴不得兩家公司儘快談成,然後搭上已經上了快車道的聯美影業。
兩年前的一部《小鬼當家》,讓李長亨成為喜劇票房冠軍的同時,也讓聯美營業,再次煥發了第二春。
雖然拍的都是中小成本的電影,但有李長亨提供的故事。
聯美兩年內先後拍出《捉鬼敢死隊》和《宿醉》,不僅票房都過億了,而且這低成本、大票房大電影,一旦第一部成功,百分百會有續集。
再加上今年的《美國派》和計劃明年拍攝的《白頭神探》,聯美不僅成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羨慕嫉妒的物件。
更是獲得華爾街的垂涎和青睞。
可惜,李長亨全資控股聯美,而且,大票房電影的劇本,全是他提供的故事。
所以,只要華爾街沒昏了頭,就知道最重要的那個,還是李長亨本人。
不過,隨著接連有喜劇電影票房大爆,已經有專業人士分析說。
在全米國因為越戰,整體氛圍焦慮、暴躁的年代下,絕大部分人沒錢的情況下,娛樂首選看電影。
然後進了電影院,觀眾肯定更喜歡看,那些能讓他們大笑,甚至全家人一起大笑的電影。
所以連續三部喜劇電影的成功,而且還都是能拍續集例子在,別說米高酶了,其實其他6大也一樣羨慕聯美的同時,喜劇劇本已經在好萊塢受到追捧了。
李長亨和倫道夫赫斯特見面的時候,倫道夫一點都沒壓價的,希望以3億美金的估值,獲得聯美影業20%的股份。
可惜,6千萬美金李長亨看不上,但又不好在需要拉攏赫斯特對付島國人的時候,直接拒絕和提出交換股份的想法。
最後只能隱晦的暗示,只要這次的輿論風波中,傳媒集團的表現能讓他滿意,聯美歡迎有資源和實力的股東。
而明白李長亨在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倫道夫,不僅沒生氣,反而莫名其妙的覺得李長亨沒敷衍自己。
或許,這就是名聲極好的隱形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