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千萬、億萬富翁了,就是財團掌門人都一直想和他接觸,卻始終沒一個人能成功。
當然,李長亨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無外乎是因為太會賺錢。
加上米國這幾年的經濟確實不好,大家都覺得錢越來越難賺,當然不願意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
畢竟光媒體能查到的盈利,李長亨最近幾年,每年的盈利都超過4億。
否則,大家都是有錢人,憑什麼要奉承,甚至討好一個年輕人?
不過,因為李長亨的存在,紐約和倫敦的年輕繼承人們,最近兩三年倒是正經了很多。
除了真的沒心沒肺、沒上進心的傢伙外,但凡有點自尊心的年輕人,誰也不願意三天兩頭被父母、朋友和鄰居之類的人,拿來和李長亨做比較。
而李長亨因為知道絕大部分外人,都是衝著自己的錢,或者想靠他賺錢,所以不願意和陌生人打交道。
但這不代表他沒能力應付在場的賓客。
別說對經濟的看法,光一些自己肯定不願意涉及的領域。
他就能三言兩語的讓一些身份足夠,有資格待在他的圈子內多聊幾句有錢人,若有所思,甚至激動的心臟砰砰跳。
很多幾十年後的人,覺得習以為常的經營方式,對這年頭的人來說,那就是被時間和市場考驗過,大機率能成功的主意。
當然,李長亨肯定也沒大方到,直接就說出什麼行業,未來肯定能賺錢。
或者耳提面命的告訴別人如何經營。
不過,就算說的話似是而非,但說這話的人可是亨利李,一個從未失敗過的成功者。
任誰聽完李長亨的話,不是受到啟發,就是牢牢記住,等回去後再仔細思索,他為什麼說那些話。
而且,大概是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他找過島國人的麻煩,所以,一些和島國有競爭關係的商人。
有意無意的貶低島國時,接連在他面前訴苦。
李長亨當然聽的出這些人的目的,只要和自己生意無關,自己也確實能想到辦法的事。
隨意提點幾句的話,他還是很願意說的。
然後和花旗旗下的施樂公司老總聊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