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摩根這些年一直都處於快速上升期,洛克菲勒雖然開始走下坡路了,但大資本家們可不是普通民眾。
美浮當年確實被肢解了,但一棍子打不死,就意味著給了洛克菲勒更隱藏用層層控股手段,重新奪回美孚的機會。
所以,其他財團和洛克菲勒、摩根兩家的競爭對手,絕不願意看到兩家變的更強,或者真的重新崛起。
甚至米國的大象和驢子,都不願意重新回到摩根和洛克菲勒輪流做莊的年代。
高盛為什麼能出現個高盛幫,除了人家確實厲害,押寶押中羅斯福外,肯定有制約老牌財團的因素在。
再看看未來花旗的股份結構就知道,這家公司一直都在默默撇清和兩個家族的關係。
甚至發展到,寧願讓沙漠王子和阿布扎比,還有新家坡投資成為第二、三、四位的大股東。
所以拉攏李長亨進花旗,對很多人有好處,又能制約競爭對手。
事情說的如此明白,花旗再猶豫,那就等於給對手機會了。
沒用半個小時,董事會的投票,很快確定李長亨加入花旗的最後一關,就看他自己願不願意了。
而摩根也出人意料的,在這事上投了贊同票。
然後大部分人心裡很快想到,通用是摩根旗下的公司,既然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那麼想獲得李長亨在航天領域的訂單,乾脆就主動交好他。
而且摩根旗下的漢諾威製造,更是全米國最大的工業品製造商。
漢諾威肯定早就垂涎因特爾,這些年以來交給花旗的,每年都以億來計算,甚至去年已經超過1.8億美金的晶片代工合同。
還有,別看摩根的人在沒投票前,一直都反對。
可要是給第一國民銀行機會,摩根肯定也願意,在只給出5%以下股份的前提下。
拉攏亨利李這個新貴的同時,不僅獲得大量現金,還破壞競爭對手補強的機會。
&n的,大部分和摩根沒利益關係的股東們,瞬間惱火的同時。
心裡不由想著,乾脆不給摩根機會,自己這邊先主動示好亨利李。
然後,好幾個股東和管理層的目光,都看向已經坐回自己位置的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