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二,5萬份的報紙果然如大家預料的那樣。
不僅賣光了,還比初一早了2個小時。
甚至中午11點多,就有報亭打電話,追著報社讓他們加印。
可不管是在珠寶店工作了2年多的方展博,還是霍布斯和李長亨都明白,有時候飢餓營銷是好事。
真正考驗的是三天的真正免費期之後。
1塊錢雖然不是給報社,但這錢是不是給報亭其實都一樣。
畢竟1塊錢在這年代雖然僅僅只是坐5次公交車的錢,可就是有人不願意付這錢。
好在事情的結果還不錯,又或者說在這個娛樂匱乏,資訊來源也就報紙、電視、口傳的年代。
很多人確實養成了看報的習慣。
有了龐大的群眾基礎,三天一過,讀者面對報亭老闆,笑呵呵拿出一張畫著一個個格子,拿一份當天報紙,就花掉一個小格子的小卡片。
說一個月只要1塊錢,這個月就能天天看《時聞早報》。
至少三分一的人,想都沒想就掏錢。
而且,或許是這三天掀起的罵戰,和至少9成的報社公開抵制《時聞早報》。
反而讓這份全世界第一個公開免費發行的報紙,獲得太多、太多的關注度。
5萬份報紙在全港180家報亭的售賣下,拖到初三下午3點的時候,還是順利賣完。
甚至按照單個報亭的銷售量來算,初三這天的銷量其實比除夕的86家報社還要高。
而這也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時聞早報》,和普通人對這份報紙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這下,《時聞早報》算是真正的轟動了全港。
狼來了也不僅僅只是口號而已。
畢竟整個港島的讀報群體,是有個最多人數天花板的。
一份10萬份發行量的報紙出現,就等於搶了其他報社的顧客和生意。
可所有報社想圍攻《時聞早報》時,有人很快發現僅僅過了三天就變的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