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醜聞一爆料出來,做空都來不及,誰還會買空頭合約。
李長亨看完下午的倫敦新聞,再次不喜反怒的大罵起來。
錢是肯定賺的,甚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星期一交割時,賺兩、三千萬美金都輕而易舉。
可一看到一面倒的形式,李長亨就大罵英格蘭銀行人都是蠢貨,白痴。
本以為他們再如何被動,總能做出些防禦手段,守住週五這天的匯率,再經過週末兩天的發酵,週一才是匯率暴跌的時刻。
這樣一來,他就算少賺了點,週一下午期貨一交割,抽掉了兩三千萬美金的現金後,市場裡那些看空的機構、散戶就會疑神疑鬼,跟著他交割合約。
畢竟忽然爆料出來的舊鈔被盜,除了李長亨,整個市場裡就沒任何人知道。
這種忽然出現的助攻,讓空頭們高興的同時,也會在心裡想著自己要是跑慢了,會不會被人早一步吃掉多頭的絕大部分保證金?
一旦有人跟風,從市場裡抽身,這之後的時間裡,看空的勢力想再建立更大的合約,不僅需要時間,也沒那麼容易能找到接手合約的人。
對英格蘭經濟造成的破壞就不會那麼大。
可現在,週五上午匯率就開始失守,就等於說英格蘭銀行的人連抵抗都沒有,就舉手投降了。
FK。
金融海嘯為什麼會被稱呼為海嘯,就是因為始作俑者在金融市場上能賺的錢,比起他造成的破壞,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如果說,李長亨和那些看空英鎊匯率的人,能賺到一億美金,那麼一旦市場失去信心,造成的破壞就是十億,百億,甚至幾百億。
而且直接損失錢,還不是最大的損失。
大量資產暴跌,絕對會導致英格蘭人縮衣節食,經濟沒個幾年,甚至七八年都緩不過來。
一旦真這樣,今後李長亨就別想在英格蘭呆下去。
暴躁的把領帶撤掉,在交易所包間裡走來走去,腦子急速運轉下,思索了半個小時。
好在,計劃之前,他就想過如何防止危機擴大。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一旦英格蘭銀行被收歸國有,市場對英鎊的態度就算不看漲,至少也會重拾信心。
要是再找到那5個外交官,甚至不用把他們救回來,只需要確定他們還活著,就算被關押了,不也還是有談判的可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