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殺99次二十四) “如果你不信。……
軒轅與他, 一見如故。
軒轅看出他家境不好,悄悄問過老師後,聘請他為私人家教。
自此之後, 每週末他都會上門為軒轅輔導功課。
但其實他們彼此心知肚明, 軒轅並不需要家教。
相比起完成任務似的教學, 他們真正的交談在教學之後。
他們談論科技發展方向與尖端技術, 一起去實驗室近距離觀摩技術研發動態。
他們的關系, 與其說是家教與僱主、老師與學生、資助人與被資助人,不如說是知己。
——蓄謀已久的那種知己。
沒有誰比路行之更瞭解軒轅。
他偽裝成與軒轅一見如故的樣子, 步步為營, 以無數次輪回中所學的為餌, 誘軒轅上鈎。
他們很快就成為了摯友。
被軒轅視作竹馬的他, 自然不會被世界遺忘。
一切都進展地很順利,除了上一世軒轅死前說的那句話。
【攻略者說,你是遊戲裡的路人甲, 你會影響我做出決定, 我的決定會影響世界的發展方向。】
他依舊沒有弄明白。
“影響”是指多大的影響?
“決定”是指什麼決定?
人生活在社會關系中,自然會被許多人與事所影響, 可為什麼攻略者偏偏要點出他這個路人甲?
影響主角更大的,不應該是配角或是反派嗎?
懷揣著這樣的疑問, 路行之做了種種實驗, 實驗的結果又一一將他的猜測推翻。
這次作為與軒轅共同長大的竹馬, 路行之也以全新的角度認識了軒轅的家人與朋友們。
他注意到,軒轅的朋友與家人, 也沒有名字,都以姓氏或者身份來代替。
譬如軒轅的醫生朋友,風家的少爺, 軒轅家的管家與保姆。
這個世界就像是一本被極度概括的小說,千篇一律的形容詞與劇情中,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的身份。
仔細想想,與“劇情”關系越密切的人,名字便越簡略。
身為主角的軒轅只有一個姓氏,“配角”們有姓氏與身份、暱稱、外號,身為路人甲的他,名字是路人甲的諧音。
與劇情無關的人,名字反倒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