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些,程煜眉頭微皺,他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下了怎樣的錯誤了。
程煜插嘴道:“但是時間和空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對麼?”
系統道:“宿主果然是聰慧過人……”
程煜大概明白了。選擇後瞻的地點固然重要,但是,在使用了後瞻術之後,並不需要同時選定後瞻多長時間,也無需限定後瞻的範圍,而是一旦選定自己站立的地點,整個後
瞻的實況錄影就已經儲存在神摳系統當中,可以隨時調閱了。當程煜需要檢視以自己身體為原點,半徑五米之內的實況錄影時,他所能看到的時長是往前整整一天。而當他選擇半徑五公里的時候,他所能看到的時長就
只有一分鐘。他可以隨時調看不同半徑內的實況錄影,自然也會獲得不同的時長。比方說,他先檢視了五米之內的後瞻,系統就會將整整二十四小時內的影像完整的播放。如果程煜是在找人,那麼在這二十四小時之中,那個人是何時離開
的這五米半徑的圓,程煜就能獲得一個完全準確的時間。
隨後程煜就可以擴大面積,檢視五十米半徑內的影像,從而確定該人何時離開五十米半徑的圓……
以此類推,雖然隨著面積越來越大,他所能檢視的時長越來越短,但卻能夠最大限度的知道被查探的那個人,在一定面積內一定時間內的全部行動軌跡。難怪這個後瞻術的使用說明裡,格外強調了該景象支援反覆提取,如果只是純粹的定點定面積定時長的檢視,這個所謂的反覆提取就毫無意義。反覆提取,
就是為了進行重複的確認,以將其行動軌跡做出一個最準確的描繪。拿一起兇殺案來舉例,某幢住宅內發現了一具屍體,現場法醫大致判斷該死者死於三小時到五小時前,那麼,程煜就站在兇案現場,以自身為圓心,先調取
五米範圍內的後瞻,二十四小時的後瞻就可以使得程煜完全確認兇殺案發生的時間,他將親眼看到兇手是如何行兇,又是如何殺死死者的。
同時,程煜還能確定兇手離開兇案現場的時間。
如果是在一間屋子裡發生的兇殺案,那麼五米的半徑就足夠判斷兇手是何時離開房間的了,普通的房屋,很少有單間能達到十米長寬的。
隨後程煜擴大後瞻的範圍,迅速調看兇手離開現場後的逃離方向,以及逃離所使用的工具――是步行,還是使用了什麼交通工具。逐漸擴大後瞻的範圍,時間當然會越來越少,當然最終還是會在某個時間點失去兇手的蹤跡,可根據這段時間兇手逃離的路線等等,再配合現代偵察手段,
程煜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該兇手的逃離路線了。
運氣好,兇手並不打算遠逃,而是有其他打算,程煜甚至可能直接鎖定兇手的位置。當然多數時候短短數公里的距離是無法直接鎖定兇手的,但程煜完全可以根據兇手的逃離路線以及逃離方式,判斷其下一步的行動,從而最大可能的將兇手
捉拿歸案。更有甚者,在後瞻之中,程煜失去了兇手的蹤跡,但其行動軌跡不足以支撐程煜查詢到該人最後的落腳點,可程煜完全可以儘快趕到那人消失的位置,再次
兌換一個後瞻,從而更進一步的去確定那人的位置。也就是說,那個人如果不斷的在逃亡,程煜也可以透過不斷使用後瞻術來持續確認他的位置,這等於就是吊在對方身後去抓他的尾巴了,而那個人還不會知道自己身後已經被吊上了,他總需要休息,需要吃飯,需要進行一些生理活動。而他在短暫停留的時候,程煜自然就可以無限的接近那個人,從而最終將其逮住
。這還僅僅只是應用於找人上,程煜之所以會想到這些,主要也是因為他看出了系統的目的,給他這個後瞻術無非就是為了讓他尋找程傅的下落。如果將這個
後瞻術,應用於一切其他的方面,比方說探聽一些機密,那就更是無往不利。試想,警方派陳永仁去臥底,陳永仁剛剛接近到韓琛身邊,只要韓琛確定了交易的地點,陳永仁就能利用後瞻術直接獲悉真實的交易地點,黃志誠就可以直
接帶人提前埋伏,那絕對是一抓一個準,別說無間道的故事從陳永仁臥底不到三個月就直接結束了,港島無論有多少毒販,也都不夠黃志誠一個人抓的……
當然,這種事情有個弊端,那就是陳永仁未必能撈到足夠的積分,像是這種反覆頻繁使用後瞻術的行為,大概也只有程煜這種變態能做到。哪怕是現在,程煜在使用各種系統商城裡的可兌換物品的時候,也幾乎都可以做到“揮金如土”,十幾萬的積分,足夠他使用這些能力共計一萬多次,簡直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