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一串西班牙語的程式式話語,程煜也同樣詢問對方,能否用英文交流,對方很快換成了英語又把剛才那番話說了一遍。
程煜道:“你好,我剛剛被辭退,簽證也正好快要到期了,我聽說你們公司可以幫忙辦理……”
本以為對方絕不可能聽出他的聲音,可是,程煜的話還沒說完,對方就說:“先生你前兩天是不是打過電話來?我當時跟你說過了,一千美金。咱們就別再兜圈子了。兩天了,你還能回來找我,就說明你找過其他公司,讓我猜猜看,你交了一筆不算少,但比我這裡便宜的費用,三百還是五百美金?說好二十四小時給你開具勞務證明,可那個人卻消失不見了,我猜的對麼?”
程煜愣住了。
倒不是這個傢伙自作聰明的話讓他愣住了,而是這傢伙良好的記憶力讓程煜有些發懵。
這個世界上,當然會有很多人的記憶力非常之好。什麼過目不忘,什麼倒背如流,甚至是在黑板上寫下完全沒有規律的一組長達數百位的數字,而有些人甚至可以只用五分鐘的時間,就將那幾百位的數字背下至少百多位來。
但那些都有個前提,那就是這個人必須很用心的去記憶,是背誦,否則,僅僅只是在路上隨便有人報了一串電話號碼,這個人都未必能記得下來。
而那些,還都是直觀的數字或者文字,即便是再如何雜亂無章的組合,也都會存在一定的規律可循。或者,至少那是有規則的。
而人的聲音不同。
一個人想要記住某個人的聲音,必須很多遍的去聆聽,需要去反覆的記憶那個人聲音中與他人的異同之處。
至少,那需要一個反覆比較的過程。
有些娛樂節目,就會請一些某歌手的模仿者,現場聽,哪怕是歌手本人也覺得幾可亂真。
但如果用電腦分析,將歌手的聲音和那些模仿者的聲音都轉化為資料的形式,那就非常容易區分了。
人耳在這方面,本來就具有相當大的欺騙性,或者至少是不夠精確,處於模稜兩可之間。
對於那些只聽過一次的聲音,尤其是某個人的聲音,人類的記憶幾乎是不太可能在第二次聽到的時候,立刻區分出來的。
程煜當然確信自己跟電話那頭的人絕對沒有見過了,這也就是說,今天程煜是第二次讓那個人聽到他的聲音,可那個人卻居然能一耳朵聽出來是他。
這就牛掰了!
“先生,你到底考慮好沒有?就算是被我猜對了,你也不用這麼驚奇。在聖地亞哥,的確有很多人都在吃我們這碗飯。可是,如果你貪便宜,那就會上當受騙。如果你早就聽我的,現在你已經拿到新的簽證了。”
那人見程煜沉默半晌沒吭聲,又循循善誘的鼓動著,看來是很想拿下這筆生意。
程煜想了想,還是決定否認到底。
“你搞錯了吧?我今天是第一次給你打電話。而且你也別跟我裝的好像你公司很大一樣,你租的那個鬼地方,一棟樓裡幾百家公司,你當我不知道麼?”
對方聽到這話,倒是愣了愣,他萬萬沒想到程煜竟然對他公司所在的樓很瞭解。
心說可能真的是聲音有點像吧,雖然對自己聽聲辨人的能力很是自信,但是隔著電話,加上畢竟是兩天前的事情,少許有點兒失誤也是正常的。至少,前兩天打電話來的那個人,顯然是把他的公司當成一家大公司了,而這位,卻一句話就把他給拆穿了。
“嘿嘿,看來這位兄弟你也是在附近工作啊,對我們公司的狀況很瞭解麼。既然是這樣,我給你打個八折,八百美金如何?”
程煜哼了一聲,說:“我離你那兒不遠,一會兒見吧。”
“別啊,這種事不用見面的,而且我們也沒有見面的習慣。你直接把錢打過來,我幫你把合同做好寄到你的指定地址……”
“少廢話,我信不過你!咱們還是當面交易比較好。”
對方沉默了下去,似乎是在思考見面的事情。